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1 绪论 | 第11-19页 |
·引言 | 第11页 |
·内燃机代用燃料的研究与发展状况 | 第11-13页 |
·低热值气体燃料在内燃机领域的应用 | 第13-15页 |
·缸内直喷技术在气体燃料发动机上的应用 | 第15-17页 |
·CFD技术在内燃机研究中的运用 | 第17页 |
·课题的意义 | 第17-18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2 理论模型与数值方法 | 第19-25页 |
·化学流体力学的基本控制方程组 | 第19页 |
·仿真模型的选择 | 第19-22页 |
·湍流模型 | 第20-21页 |
·燃烧模型 | 第21页 |
·NOx生成模型 | 第21-22页 |
·数值方法 | 第22-25页 |
·有限容积法 | 第22-23页 |
·PISO算法 | 第23-25页 |
3 有限空间内的气体喷流特性研究 | 第25-37页 |
·两种喷流状态 | 第25-26页 |
·网格的建立 | 第26-27页 |
·低压喷射与高压喷射的喷流形态对比 | 第27-33页 |
·两种喷流的速度场 | 第27-31页 |
·两种喷流的稳态流量特性 | 第31-32页 |
·两种喷流的动态流量特性 | 第32-33页 |
·喷射压力与喷嘴直径的选择 | 第33-36页 |
·喷射压力的选择 | 第33-34页 |
·喷口直径的选择 | 第34-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4 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 第37-43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计算网格的划分 | 第37-40页 |
·初始条件和边界条件的设定 | 第40页 |
·模型的验证 | 第40-43页 |
5 缸内直喷低热值气体发动机的流动特性分析 | 第43-57页 |
·速度场的演变过程 | 第43-48页 |
·进气冲程速度场的分析 | 第43-45页 |
·压缩冲程速度场的演变 | 第45-46页 |
·燃料喷射过程中速度场的演变 | 第46-48页 |
·燃料喷射过程产生的湍流场 | 第48-49页 |
·不同喷射策略对甲烷分布的影响 | 第49-54页 |
·缸内直喷条件下甲烷浓度场的分布特征 | 第49-51页 |
·不同喷射正时对甲烷浓度场的影响 | 第51-53页 |
·不同喷射角度对甲烷浓度场的影响 | 第53-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7页 |
6 燃烧特性研究 | 第57-83页 |
·缸内流场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7-64页 |
·速度场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7-59页 |
·甲烷浓度场对燃烧过程的影响 | 第59-62页 |
·发动机稀燃特性研究 | 第62-64页 |
·燃烧过程的评价指标 | 第64-65页 |
·直喷与进气道预混两种燃料供给方式下的燃烧特性比较 | 第65页 |
·喷射相位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65-76页 |
·Φ=1.2条件下喷射策略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66-67页 |
·Φ=1.6条件下喷射策略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67-69页 |
·两种过量空气系数条件下喷射策略对性能的影响差异性分析 | 第69-76页 |
·点火提前角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76-78页 |
·过量空气系数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 第78-79页 |
·缸内直喷发动机的稀燃特性 | 第79-81页 |
本章小结 | 第81-83页 |
7 发动机的改装与台架实验 | 第83-99页 |
·发动机的改装 | 第83-88页 |
·喷射阀与火花塞的安装 | 第83-84页 |
·燃气供给系统的设计 | 第84-87页 |
·喷射阀的标定 | 第87-88页 |
·台架实验系统的实验装置 | 第88-90页 |
·实验方案 | 第90-9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92-98页 |
·喷射相位对发动机燃烧与排放特性的影响 | 第92-94页 |
·不同点火提前角条件下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94-95页 |
·不同过量空气系数下发动机的燃烧与排放特性 | 第95-98页 |
本章小结 | 第98-99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全文总结 | 第99-100页 |
工作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5页 |
作者简历 | 第105-10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