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应用微交互中的预判设计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8页 |
1.1 课题来源 | 第12-13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1 移动互联网浪潮 | 第13-14页 |
1.2.2 微交互概念的兴起 | 第14页 |
1.2.3 预判设计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5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5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本文架构 | 第16-18页 |
第2章 微交互和预判设计 | 第18-31页 |
2.1 微交互 | 第18-22页 |
2.1.1 微交互概念的形成 | 第18-20页 |
2.1.2 微交互概念的应用 | 第20-22页 |
2.2 预判设计 | 第22-27页 |
2.2.1 预判设计概念的形成 | 第22-24页 |
2.2.2 预判设计概念的应用 | 第24-27页 |
2.3 其他相关概念 | 第27-30页 |
2.3.1 隐式交互 | 第27-28页 |
2.3.2 Affordance | 第28-29页 |
2.3.3 智能用户界面 | 第29页 |
2.3.4 普适计算和环境智能 | 第29-3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3章 卡片分类实验 | 第31-45页 |
3.1 卡片分类法 | 第31-34页 |
3.1.1 开放式或封闭式 | 第31页 |
3.1.2 小组或个人 | 第31-32页 |
3.1.3 当面或远程 | 第32页 |
3.1.4 卡片分类法的优劣及注意事项 | 第32-33页 |
3.1.5 卡片分类法的其他事项 | 第33-34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34-39页 |
3.2.1 实验准备 | 第34-35页 |
3.2.2 第一次卡片分类实验 | 第35-37页 |
3.2.3 第二次卡片分类实验 | 第37-38页 |
3.2.4 第三次卡片分类实验 | 第38-39页 |
3.3 分类模型 | 第39-44页 |
3.3.1 基于行为逻辑的预判 | 第39-40页 |
3.3.2 基于先前行为的预判 | 第40-41页 |
3.3.3 基于物理环境的预判 | 第41-42页 |
3.3.4 基于日历的预判 | 第42-43页 |
3.3.5 基于文化背景的预判 | 第43页 |
3.3.6 基于大数据的预判 | 第43-4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第4章 移动应用微交互中的预判设计实践 | 第45-55页 |
4.1 项目概述 | 第45-46页 |
4.2 前期调研 | 第46-49页 |
4.2.1 竞品分析和产品定位 | 第46-47页 |
4.2.2 用户角色模型 | 第47-48页 |
4.2.3 用户旅程地图 | 第48-49页 |
4.3 交互方案设计 | 第49-53页 |
4.3.1 信息架构设计 | 第49-50页 |
4.3.2 交互流程设计 | 第50-53页 |
4.4 微交互中的预判设计分析 | 第5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55-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