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1-17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以及选题的意义 | 第11页 |
1.2 课题相关技术概述 | 第11-14页 |
1.2.1 虚拟现实技术 | 第11-12页 |
1.2.2 虚拟装配技术 | 第12-13页 |
1.2.3 虚拟制造技术 | 第13-14页 |
1.3 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课题的来源及论文章节安排 | 第16-17页 |
1.4.1 课题来源 | 第16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2 虚拟装配系统的总体结构与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17-27页 |
2.1 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17页 |
2.2 虚拟装配系统的总体结构 | 第17-18页 |
2.3 虚拟装配系统的开发平台 | 第18-25页 |
2.3.1 虚拟装配系统开发平台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2 EON概述 | 第20-23页 |
2.3.3 硬件环境配置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3 数控车床主轴箱虚拟装配的关键技术 | 第27-49页 |
3.1 主轴箱三维虚拟模型的构建 | 第27-31页 |
3.1.1 三维建模工具的选择 | 第27-30页 |
3.1.2 3D模型导入EON Studio内的步骤 | 第30页 |
3.1.3 建立虚拟场景 | 第30-31页 |
3.2 虚拟装配序列的规划 | 第31-34页 |
3.2.1 虚拟装配序列规划的内涵 | 第31页 |
3.2.2 常用装配序列规划方法以及各自优缺点 | 第31-32页 |
3.2.3 在EON Studio中实现序列优化方法 | 第32-34页 |
3.3 虚拟装配路径的规划 | 第34-36页 |
3.4 碰撞检测技术的研究 | 第36-45页 |
3.4.1 碰撞检测的原理 | 第36-37页 |
3.4.2 碰撞检测的基本算法 | 第37-40页 |
3.4.3 EON Studio中实现碰撞检测的机理与方法 | 第40页 |
3.4.4 设置碰撞检测 | 第40-45页 |
3.5 多窗口设置以及多角度观测 | 第45-46页 |
3.6 其它辅助功能的设置 | 第46-4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4 虚拟装配系统的设计 | 第49-69页 |
4.1 系统实现功能以及设计方案 | 第49页 |
4.2 系统主要模块的功能 | 第49-59页 |
4.2.1 自动装配模块 | 第49-55页 |
4.2.2 手动装配模块 | 第55-57页 |
4.2.3 运动仿真模块 | 第57-59页 |
4.2.4 碰撞检测模块 | 第59页 |
4.3 基于Visual Basic的各功能模块集成 | 第59-67页 |
4.3.1 Visual Basic与EON Studio的通信原理 | 第59-62页 |
4.3.2 把EonX控件放入VisualBasic中的步骤 | 第62-63页 |
4.3.3 系统登录界面的设置 | 第63-64页 |
4.3.4 系统主界面的设置 | 第64-66页 |
4.3.5 系统各功能模块界面的设置 | 第66-67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5 系统外部硬件装置的研究 | 第69-87页 |
5.1 3D立体效果的设置 | 第69-73页 |
5.1.1 人眼立体成像的原理 | 第69-70页 |
5.1.2 EON中3D效果的设置 | 第70-73页 |
5.2 数据手套的设置及应用 | 第73-84页 |
5.2.1 数据手套的原理 | 第73页 |
5.2.2 数据手套的种类 | 第73-74页 |
5.2.3 数据手套传感器的位置分布 | 第74-75页 |
5.2.4 虚拟手的建模 | 第75-80页 |
5.2.5 数据手套与虚拟手之间通信原理 | 第80-84页 |
5.3 位置跟踪器的原理及应用 | 第84-85页 |
5.4 虚拟现实头盔的应用 | 第85页 |
5.4.1 虚拟现实头盔 | 第85页 |
5.4.2 虚拟现实头盔的行业应用 | 第8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87-89页 |
6.1 总结 | 第87-88页 |
6.2 展望 | 第88-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