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女性人格范式研究--以“淑女”人格为例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9-14页 |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4页 |
第一章 《诗经》中的“淑女”和“游女” | 第14-28页 |
第一节 先秦妇女观概述 | 第14-18页 |
一、殷商妇女观 | 第14-15页 |
二、周代妇女观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淑女”人格的正统地位 | 第18-22页 |
一、君子好逑的“淑女” | 第18-20页 |
二、“淑女”的教化功能 | 第20-22页 |
第三节 “游女”的警示意涵 | 第22-27页 |
一、不可求思的“游女” | 第22-24页 |
二、“游女”体现的母权制遗风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二章 “淑女”的贵族化与道德化 | 第28-36页 |
第一节 汉代正统妇女观 | 第28-30页 |
一、内宠问题与外戚专权 | 第28-29页 |
二、“阳尊阴卑”的妇女观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汉儒对“淑女”人格的进一步道德化 | 第30-35页 |
一、从“淑女”到“后妃之德” | 第30-33页 |
二、“后妃之德”的具象化 | 第33-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淑女”人格的制度依附 | 第36-43页 |
第一节 程朱理学的妇女观 | 第36-38页 |
一、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 第36-37页 |
二、“从一而终”的贞节观 | 第37-38页 |
第二节 女性理想人格范式的完全确立 | 第38-42页 |
一、从“淑女”到“烈女” | 第38-41页 |
二、以依附、顺从为主的女性理想人格 | 第41-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结论 “淑女”人格——父权社会的产物 | 第43-49页 |
一、对女性的物化 | 第43-44页 |
二、“淑女”人格对女性的渗透 | 第44-45页 |
三、少数女性对“淑女”人格的反抗 | 第45-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表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