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3-17页 |
1.3.1 论文主要工作 | 第13-15页 |
1.3.2 论文的内容安排 | 第15-17页 |
第二章 基于TDMA调度协议实时性传输平台的搭建 | 第17-27页 |
2.1 TDMA调度机制的通信协议的简介 | 第17-18页 |
2.2 链路调度器 | 第18-20页 |
2.2.1 链路 | 第19页 |
2.2.2 超帧 | 第19页 |
2.2.3 设备配置文件 | 第19-20页 |
2.3 灵活的数据链路层设计 | 第20页 |
2.3.1 采样率 | 第20页 |
2.3.2 数据包大小和数据速率 | 第20页 |
2.4 关联过程 | 第20页 |
2.5 系统实现 | 第20-23页 |
2.5.1 硬件和软件平台 | 第21页 |
2.5.2 链路调度器和消息处理模块 | 第21页 |
2.5.3 参数设置 | 第21-23页 |
2.6 性能评估 | 第23-26页 |
2.6.1 非WiFi干扰环境下的性能评估 | 第23-25页 |
2.6.2 WiFi干扰条件下的性能评估 | 第25-2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基于信道信息统计的WLAN速率自适应算法 | 第27-36页 |
3.1 速率自适应研究现状 | 第28页 |
3.2 Atheros芯片组和Ath9k驱动程序 | 第28页 |
3.3 ISRA算法设计与实现 | 第28-32页 |
3.3.1 二维速率探测表 | 第29页 |
3.3.2 长期统计和短期统计 | 第29-30页 |
3.3.3 probe()函数的设定 | 第30页 |
3.3.4 探测速率的选择 | 第30-31页 |
3.3.5 发送速率的选择 | 第31页 |
3.3.6 ci的设定 | 第31-32页 |
3.4 系统验证与性能比较 | 第32-35页 |
3.4.1 系统设置 | 第32-33页 |
3.4.2 吞吐量性能比较 | 第33-3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四章 非WiFi干扰条件下的可靠传输 | 第36-47页 |
4.1 TDMA调度机制的网络架构 | 第36页 |
4.2 TDMA调度机制的系统模型 | 第36-38页 |
4.3 面对一般非WiFi干扰源的可靠传输策略 | 第38-43页 |
4.3.1 TDMA调度机制下的可靠链路调度问题 | 第38页 |
4.3.2 实时速率适应导出重试链 | 第38-40页 |
4.3.3 通信链路调度 | 第40-42页 |
4.3.4 TDMA调度机制的时隙内重传 | 第42-43页 |
4.4 非WiFi干扰下的可靠传输策略的性能评估 | 第43-46页 |
4.4.1 时隙的设定 | 第43页 |
4.4.2 系统设置 | 第43-44页 |
4.4.3 实验对比 | 第44-4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WiFi干扰条件下的可靠传输 | 第47-60页 |
5.1 提前预定 | 第47-49页 |
5.1.1 提前预定的描述 | 第47-48页 |
5.1.2 提前预定下有效的冲突解决机制 | 第48页 |
5.1.3 提前预定的调度 | 第48-49页 |
5.2 WiFi网络的共存机制 | 第49-54页 |
5.2.1 灵活信道接入控制器 | 第49-51页 |
5.2.2 执行载波侦听 | 第51页 |
5.2.3 与常规WiFi网络共存 | 第51-52页 |
5.2.4 虚拟载波侦听的规则下推迟普通的WiFi传输 | 第52-54页 |
5.3 系统实现 | 第54-55页 |
5.4 与常规WiFi网络共存时的性能评估 | 第55-5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总结 | 第60-61页 |
6.2 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主要学术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附录A | 第68-69页 |
附录B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