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点 | 第6-7页 |
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5-19页 |
第一部分 中国2001—2014年气温和空气污染时空分析 | 第19-5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9-20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20-2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27-49页 |
3.1 2001—2014年高温天数变化情况和热浪次数分布 | 第27-34页 |
3.2 2001—2012年API值变化情况 | 第34页 |
3.3 API和AQI值在不同城市、不同月份和不同时刻的分布情况 | 第34页 |
3.4 API和AQI值空间自相关分析 | 第34-38页 |
3.5 API和AQI值重心转移路径 | 第38-39页 |
3.6 首要污染物报告情况 | 第39-42页 |
3.7 2014年AQI污染物浓度值分析 | 第42-43页 |
3.8 O_3浓度分析 | 第43-49页 |
4 讨论 | 第49-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第二部分 气温和空气污染对人群死亡的影响及其滞后效应 | 第52-70页 |
1 研究背景 | 第52-53页 |
2 资料和方法 | 第53-57页 |
3 研究结果 | 第57-65页 |
3.1 气温和死亡人数在不同月份的分布 | 第58-60页 |
3.2 气温对死亡的影响 | 第60-64页 |
3.3 空气污染对死亡的影响 | 第64-65页 |
4 讨论 | 第65-69页 |
5 结论 | 第69-70页 |
第三部分 海南省18县市1971—2010年高温天数变化趋势和高温脆弱性评估 | 第70-92页 |
1 研究背景 | 第70-73页 |
2 资料与方法 | 第73-75页 |
3 研究结果 | 第75-87页 |
3.1 海南省18县市1971—2010年高温天数变化情况及分布 | 第75-78页 |
3.2 2014年高温天数和一些社会经济学指标在不同县市的分布 | 第78页 |
3.3 高温脆弱性指标中社会经济学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78页 |
3.4 主成分分析结果 | 第78-79页 |
3.5 高温脆弱性分布 | 第79-87页 |
4 讨论 | 第87-91页 |
5 结论 | 第91-92页 |
结语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105页 |
综述 | 第10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9-126页 |
附录(研究中使用的部分R软件代码) | 第126-134页 |
博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134-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