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国家法、宪法论文

设区的市立法权研究

中文摘要第9-11页
ABSTRACT第11-13页
引言第14-16页
一、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内涵第16-21页
    (一) 立法权的含义第16-18页
        1、主权与立法权的关系第16-17页
        2、分权与立法权的关系第17页
        3、立法权的性质与含义第17-18页
    (二) 设区的市的含义第18-19页
    (三) 地方立法权与设区的市立法权的内涵第19-21页
二、设区的市立法权理论基础与实践基础第21-27页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理论基础第21-23页
        1、地方分权理论第21-22页
        2、立法民主理论第22页
        3、权力制衡理论第22-23页
        4、新自由主义第23页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实践基础第23-27页
        1、宪法和法律依据第23-24页
        2、自然地理环境的因素第24-25页
        3、社会发展的需要第25-27页
三、域外地方立法权发展历程经验及其借鉴第27-34页
    (一) 单一制国家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7-29页
        1、英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7页
        2、法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7-28页
        3、日本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8-29页
    (二) 联邦制国家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1、美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29-31页
        2、德国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31页
    (三) 我国台湾地区地方立法权的发展历程第31-32页
    (四) 域外地方立法权的发展经验借鉴第32-34页
四、设区的市立法权行使中的问题分析第34-44页
    (一) 设区的市立法权合宪性方面的问题第34-35页
        1、设区的市立法主体合宪性存在的问题第34-35页
        2、设区的市立法“良性违宪”的问题第35页
    (二) 设区的市立法权平等性问题第35-37页
    (三) 设区的市立法权限方面的问题第37-40页
        1、设区的市立法事项内涵不确定的问题第38页
        2、设区的市立法权限稳定性问题第38-39页
        3、设区的市人大与人大常委会、人民政府立法权限划分问题第39-40页
    (四) 设区的市立法人员方面存在的问题第40-41页
    (五) 设区的市立法质量方面的问题第41-44页
        1、设区的市立法技术存在的问题第41页
        2、设区的市立法程序存在的问题第41-42页
        3、设区的市立法监督存在的问题第42-44页
五、保障设区的市立法权正确行使的建议第44-52页
    (一)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权正当行使的前提保障建议第44-45页
    (二) 完善宪法与法律对设区的市立法权的规定第45-46页
    (三) 构建设区的市立法助理制度第46-47页
    (四) 完善设区的市立法质量的保障制度第47-52页
        1、提高设区的市立法技术第47-48页
        2、完善设区的市立法程序第48-49页
        3、完善设区的市立法监督第49-50页
        4、构建设区的市立法质量评估制度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55-56页
致谢第56-57页
个人简况第57-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生厌学问题的个案工作介入研究--以初中生小H为例
下一篇: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