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5页 |
符号说明 | 第16-1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8-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8-20页 |
1.1.1 酚醛树脂废水的危害 | 第18-2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20-30页 |
1.2.1 酚醛树脂废水处理技术方法 | 第20-23页 |
1.2.2 高级化学氧化技术 | 第23-25页 |
1.2.3 膜技术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5-27页 |
1.2.4 膜组合工艺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7-29页 |
1.2.5 苯酚、甲醛的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1.3 研究内容与意义 | 第30-3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31页 |
1.4 工艺线路图 | 第31-33页 |
第2章 圣泉集团酚醛废水调查与分析 | 第33-38页 |
2.1 实验部分 | 第33-35页 |
2.1.1 实验仪器 | 第3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3-34页 |
2.1.3 溶液配制 | 第34页 |
2.1.4 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 第34页 |
2.1.5 水质分析测定方法 | 第34-35页 |
2.2 圣泉集团酚醛废水调查与分析 | 第35-38页 |
2.2.1 酚醛树脂工业生产现状 | 第35-36页 |
2.2.2 酚醛树脂生产废水水质调研 | 第36-38页 |
第3章 衍生—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废水中的酚醛浓度 | 第38-47页 |
3.1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38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38-39页 |
3.1.3 色谱条件 | 第39页 |
3.1.4 实验方法 | 第39-40页 |
3.2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3.2.1 色谱分析方法 | 第40-41页 |
3.2.2 衍生条件的优化 | 第41-43页 |
3.2.3 萃取条件的优化 | 第43-44页 |
3.2.4 方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44-46页 |
3.3 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酚醛废水O_3/MgO/H_2O_2高级氧化技术 | 第47-54页 |
4.1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4.1.3 溶液配制 | 第47页 |
4.1.4 实验方法 | 第47-48页 |
4.2 结果与讨论 | 第48-52页 |
4.2.1 O_3/MgO/H_2O_2去除酚醛的机理研究 | 第48-49页 |
4.2.2 氧化条件的优化 | 第49-52页 |
4.3 小结 | 第52-54页 |
第5章 酚醛废水混凝技术处理 | 第54-58页 |
5.1 实验部分 | 第54-55页 |
5.1.1 实验仪器 | 第54页 |
5.1.2 实验试剂 | 第54页 |
5.1.3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5.2 结果与讨论 | 第55-57页 |
5.2.1 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55页 |
5.2.2 PAC、CPAM投加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 | 第55-57页 |
5.3 小结 | 第57-58页 |
第6章 机械膜及膜组件对酚醛废水阻留性能的研究 | 第58-66页 |
6.1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6.1.1 实验材料 | 第58页 |
6.1.2 实验仪器装置 | 第58页 |
6.1.3 机械膜的制备 | 第58-59页 |
6.1.4 机械膜的性能表征方法 | 第59-60页 |
6.1.5 性能表征结果 | 第60页 |
6.2 结果与讨论 | 第60-65页 |
6.2.1 单级机械膜的阻留性能研究 | 第60-63页 |
6.2.2 多级机械膜的集成及阻留性能研究 | 第63-64页 |
6.2.3 膜组件的清洗 | 第64-65页 |
6.3 小结 | 第65-66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7.1 主要结论 | 第66-67页 |
7.2 研究创新点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 第78-79页 |
学位论文评阅答辩情况表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