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产业化进程中内装部品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英文摘要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5-3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5-16页 |
1.1.1 住宅产业发展转型 | 第15页 |
1.1.2 部品体系技术更新 | 第15页 |
1.1.3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 第15-16页 |
1.2 研究意义和目的 | 第16-17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6-17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7页 |
1.3 相关概念阐述 | 第17-20页 |
1.3.1 住宅产业化 | 第17-18页 |
1.3.2 住宅部品体系 | 第18-19页 |
1.3.3 内装部品体系 | 第19页 |
1.3.4 相关概念关系分析 | 第19-20页 |
1.4 研究综述 | 第20-37页 |
1.4.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0-26页 |
1.4.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6-37页 |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37-3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37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37-38页 |
1.6 研究框架 | 第38-39页 |
2 内装部品体系的组成 | 第39-69页 |
2.1 集成化部品 | 第40-57页 |
2.1.1 架空墙体 | 第41-49页 |
2.1.2 轻质隔墙 | 第49-50页 |
2.1.3 架空地板 | 第50-54页 |
2.1.4 集成吊顶 | 第54-55页 |
2.1.5 小结 | 第55-57页 |
2.2 模块化部品 | 第57-67页 |
2.2.1 整体卫浴 | 第58-62页 |
2.2.2 整体厨房 | 第62-64页 |
2.2.3 整体收纳 | 第64-66页 |
2.2.4 小结 | 第66-67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3 内装部品体系问题探究 | 第69-105页 |
3.1 模数协调的矛盾 | 第69-76页 |
3.1.1 建筑空间与部品体系的模数协调 | 第70-74页 |
3.1.2 部品体系的模数系列 | 第74-75页 |
3.1.3 小结 | 第75-76页 |
3.2 标准化与多样化矛盾 | 第76-92页 |
3.2.1 空间参数扩大化与二次划分 | 第77-80页 |
3.2.2 部品模块组合多样化 | 第80-85页 |
3.2.3 部品单品系列化 | 第85-89页 |
3.2.4 设备接口标准化 | 第89-92页 |
3.3 设计与施工模式和流程改变 | 第92-98页 |
3.4 质量和成本的优化控制 | 第98-101页 |
3.5 行业标准缺乏 | 第101-10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102-105页 |
4 内装部品体系的产业链 | 第105-117页 |
4.1 政府政策制定 | 第106-107页 |
4.1.1 大力支撑和推动内装部品体系发展 | 第106页 |
4.1.2 制定内装部品的标准规范 | 第106页 |
4.1.3 加强部品质量认定和监管 | 第106-107页 |
4.2 部品厂商发展 | 第107-110页 |
4.2.1 销售渠道拓宽 | 第107-108页 |
4.2.2 技术研发创新 | 第108页 |
4.2.3 工厂化生产制造 | 第108-109页 |
4.2.4 现场装配式施工和施工能力 | 第109页 |
4.2.5 BIM技术多方协调 | 第109-110页 |
4.2.6 专业售后维护保养 | 第110页 |
4.3 行业集成导向 | 第110-113页 |
4.3.1 促成行业产业链 | 第110-112页 |
4.3.2 形成产业平台 | 第112页 |
4.3.3 推动“互联网+” | 第112页 |
4.3.4 促进部品体系的建立 | 第112-113页 |
4.4 居住者协同参与 | 第113-11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114-117页 |
4.5.1 发展部品产业化的必要性 | 第114-115页 |
4.5.2 内装部品产业化发展的瓶颈 | 第115页 |
4.5.3 优化产业链的办法 | 第115-117页 |
5 结语 | 第117-119页 |
5.1 论文结论 | 第117-118页 |
5.2 研究的不足及展望 | 第118-119页 |
致谢 | 第119-121页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附录 | 第125-135页 |
A.中国建筑设计标准研究院副总建筑师访谈 | 第125-128页 |
B.万科地产工程部经理访谈 | 第128-131页 |
C.西九公寓采访 | 第131-135页 |
D.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