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适应锚索锚固边坡的动力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4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1 边坡锚固技术发展 | 第9-10页 |
1.2.2 锚索抗震技术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之处 | 第11-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3.2 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4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2 边坡失稳破坏类型和加固计算分析方法 | 第14-22页 |
2.1 边坡失稳的常见破坏类型 | 第14页 |
2.2 地震作用下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14-18页 |
2.2.1 拟静力分析方法 | 第14-16页 |
2.2.2 Newmark滑块分析法 | 第16页 |
2.2.3 强度折减法 | 第16页 |
2.2.4 数值分析法 | 第16-17页 |
2.2.5 模型试验法 | 第17-18页 |
2.3 预应力锚索加固特性和应用 | 第18页 |
2.4 动荷载作用下锚索失效模式分析 | 第18-19页 |
2.5 土质边坡锚索锚固力及锚固长度计算 | 第19-20页 |
2.5.1 边坡圆弧破坏锚固力计算 | 第19-20页 |
2.5.2 预应力锚索锚固长度要求 | 第20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0-22页 |
3 自适应锚索介绍及静力数值模拟研究 | 第22-36页 |
3.1 自适应锚索介绍 | 第22页 |
3.2 自适应锚索静力数值模拟 | 第22-28页 |
3.2.1 数值模拟方法简介 | 第22-23页 |
3.2.2 FLAC 3D锚索结构单元介绍 | 第23-24页 |
3.2.3 自适应锚索受力机理模拟 | 第24-28页 |
3.3 自适应锚索锚固边坡静力稳定性分析 | 第28-34页 |
3.3.1 边坡工程概况 | 第28-29页 |
3.3.2 边坡自然状态下稳定性分析 | 第29-30页 |
3.3.3 预应力锚索锚固力计算 | 第30-32页 |
3.3.4 预应力锚索加固效果分析 | 第32-3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4-36页 |
4 边坡工程中自适应锚索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分析 | 第36-68页 |
4.1 地震作用数值模拟方法 | 第36-38页 |
4.1.1 地震波输入关注要点 | 第36页 |
4.1.2 FLAC 3D动力分析简介 | 第36-38页 |
4.2 边坡在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 | 第38-39页 |
4.3 锚索对边坡的位移约束效果 | 第39-54页 |
4.3.1 锚索在6度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约束效果 | 第39-42页 |
4.3.2 锚索在7度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约束效果 | 第42-44页 |
4.3.3 锚索在8度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约束效果 | 第44-46页 |
4.3.4 锚索在9度地震荷载作用下位移约束效果 | 第46-49页 |
4.3.5 不同锚索间距对边坡的位移约束效果 | 第49-51页 |
4.3.6 小结 | 第51-54页 |
4.4 地震作用下加速度响应规律 | 第54-56页 |
4.5 锚索轴力响应规律 | 第56-61页 |
4.6 锚索变形规律 | 第61-6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5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5.1 主要结论 | 第68-69页 |
5.2 不足与展望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6页 |
附录 | 第76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76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