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气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特性及化学稳定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1 生活垃圾焚烧处理概述第10-11页
        1.1.2 垃圾焚烧飞灰的产生及特性第11页
    1.2 飞灰中的重金属第11-15页
        1.2.1 重金属的来源第11-12页
        1.2.2 重金属的形态第12-13页
        1.2.3 重金属的毒性及危害第13页
        1.2.4 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第13-15页
    1.3 垃圾焚烧飞灰的处理处置方式第15-19页
        1.3.1 水泥固化法第15-16页
        1.3.2 熔融固化法第16页
        1.3.3 酸或其他溶剂洗提法第16-17页
        1.3.4 药剂稳定法第17-18页
        1.3.5 其他处理处置方法第18-19页
        1.3.6 飞灰的资源化利用第19页
    1.4 药剂稳定飞灰中重金属的研究进展第19-22页
        1.4.1 无机类固化剂第19-20页
        1.4.2 有机类固化剂第20-21页
        1.4.3 有机与无机药剂联合稳定第21-22页
    1.5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主要研究内容第22-26页
        1.5.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2页
        1.5.2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1.5.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1.5.4 本研究的创新点第24-2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6-34页
    2.1 飞灰的来源第26页
    2.2 试剂和仪器第26-28页
    2.3 飞灰的理化特性第28-30页
        2.3.1 含水率测定第28页
        2.3.2 化学分析第28页
        2.3.3 XRD分析第28页
        2.3.4 SEM及EDS分析第28页
        2.3.5 FTIR分析第28页
        2.3.6 飞灰中重金属总量第28-29页
        2.3.7 飞灰中重金属的形态第29-30页
    2.4 飞灰的浸出特性第30-32页
        2.4.1 浸出毒性测试第30-31页
        2.4.2 浸出后飞灰的理化特性第31页
        2.4.3 不同条件下重金属的浸出特性第31-32页
    2.5 药剂稳定实验第32-34页
        2.5.1 单一药剂稳定第32页
        2.5.2 复合药剂稳定第32-34页
3 垃圾焚烧飞灰的理化特性和浸出特性第34-58页
    3.1 焚烧飞灰的理化特性第34-44页
        3.1.1 飞灰的含水率和表观形态第34-35页
        3.1.2 飞灰的化学组成第35-36页
        3.1.3 飞灰的物相组成第36-37页
        3.1.4 飞灰颗粒表面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第37-40页
        3.1.5 飞灰的表面官能团分析第40-41页
        3.1.6 飞灰中重金属的含量和形态第41-44页
    3.2 焚烧飞灰中重金属的浸出毒性及其影响因素第44-55页
        3.2.1 重金属的浸出毒性第44-45页
        3.2.2 浸出后飞灰的特性分析第45-50页
        3.2.3 浸出时间的影响第50-51页
        3.2.4 液固比(L/S)的影响第51-53页
        3.2.5 初始pH的影响第53-55页
    3.3 本章小结第55-58页
4 飞灰中重金属的稳定化研究第58-78页
    4.1 稳定化药剂简述第58-60页
        4.1.1 无机药剂第58-59页
        4.1.2 有机药剂第59-60页
    4.2 单一药剂稳定飞灰中重金属第60-64页
    4.3 复合药剂稳定飞灰中重金属第64-68页
    4.4 复合药剂稳定的机理研究第68-77页
    4.5 本章小结第77-78页
5 结论与建议第78-80页
    5.1 主要结论第78-79页
    5.2 建议第79-80页
致谢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92页
附录第92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2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仿真软件在AAO、CAST和MBR污水厂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非正规垃圾填埋场下游土壤中铵的赋存形态及吸附/解吸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