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信息资源及其管理论文

基于网络环境中个人数据的隐私安全影响因素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7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第8-11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目的第9-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综述及评述第11-15页
        1.2.1 国外对隐私理论研究第11页
        1.2.2 国外个人数据安全保护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1-12页
        1.2.3 国外隐私保护采用技术第12-13页
        1.2.4 国内隐私权定义第13页
        1.2.5 国内个人信息理论认知第13-14页
        1.2.6 国内相关隐私安全技术的研究第14页
        1.2.7 评述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7页
        1.3.1 研究内容第15-16页
        1.3.2 研究方法第16页
        1.3.3 预期创新点第16-17页
第2章 网络环境下个人数据存储安全和隐私保护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第17-33页
    2.1 个人的存储数据端第17-24页
        2.1.1 主动式存储第17-19页
        2.1.2 后台被动式存储第19-24页
    2.2 用户决策行为第24-25页
        2.2.1 用户信任第24-25页
        2.2.2 用户期望第25页
        2.2.3 功能体验第25页
    2.3 隐私安全第25-32页
        2.3.1 隐私保护第26-29页
        2.3.2 隐私泄露第29-30页
        2.3.3 安全测量第30-32页
    2.4 本章小结第32-33页
第3章 网络个人数据存储安全和隐私保护影响因素模型设计第33-40页
    3.1 结构方程模型与演化第33-34页
    3.2 研究假设第34-37页
        3.2.1 存储数据端与隐私保护技术第34-35页
        3.2.2 隐私保护技术与隐私泄露层面第35-36页
        3.2.3 用户信任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页
        3.2.4 用户期望的影响因素分析第36-37页
    3.3 构建假设模型第37-38页
    3.4 问卷设计第38-39页
    3.5 本章小结第39-40页
第4章 网络个人数据存储安全和隐私保护的实证分析第40-60页
    4.1 数据采集与样本描述第40-42页
        4.1.1 样本描述第40-42页
    4.2 信度分析第42-44页
        4.2.1 克朗巴哈系数法第42-44页
    4.3 效度分析第44-48页
    4.4 假设模型的构建与分析第48-59页
        4.4.1 构建结构模型第48-49页
        4.4.2 模型拟合度分析第49-51页
        4.4.3 潜变量之间的路径系数分析第51-55页
        4.4.4 模型参数估计与检验分析第55-59页
    4.5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5章 提高网络个人数据存储和隐私保护的决策第60-65页
    5.1 提高社会领域中网络个人数据存储安全和隐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第60-62页
        5.1.1 企业领域第60-61页
        5.1.2 高校领域第61-62页
    5.2 针对相关体系的构建提高安全系数的建议第62-64页
        5.2.1 相关体系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教育普及第62页
        5.2.2 制定相应的体系信息安全制度第62-63页
        5.2.3 安全应用层面上的信息安全保障第63-64页
    5.3 本章小结第64-65页
第6章 总结第65-68页
    6.1 主要研究工作第65-66页
    6.2 研究创新之处第66页
    6.3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66-68页
参考文献第68-7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2-73页
致谢第73-74页
附录第74-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良友》画报(1926-1945)时事报道研究
下一篇:微博用户信息管理的行为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