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我国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1.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1.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2 文献综述第12-16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2-14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3 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第15-16页
    1.3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结构及创新点第16-19页
        1.3.1 研究方法第16页
        1.3.2 研究思路第16-17页
        1.3.3 论文结构第17-18页
        1.3.4 本文的创新点第18-19页
2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理论概述第19-25页
    2.1 企业社会责任评价的理论基础第19-21页
        2.1.1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19页
        2.1.2 社会契约理论第19-20页
        2.1.3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0页
        2.1.4 三重底线理论第20-21页
    2.2 企业社会责任主要评价体系介绍第21-22页
        2.2.1 SA8000标准第21页
        2.2.2 DJSI体系第21页
        2.2.3 ISO26000标准第21-22页
        2.2.4 GRI体系第22页
    2.3 小结第22-25页
3 我国能源企业社会责任内容及其履责状况第25-34页
    3.1 能源企业的特殊性第25-26页
    3.2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内容第26-29页
        3.2.1 对股东的社会责任第27页
        3.2.2 对债权人的社会责任第27页
        3.2.3 对供应商的社会责任第27页
        3.2.4 对员工的社会责任第27-28页
        3.2.5 对消费者的社会责任第28页
        3.2.6 对政府的社会责任第28页
        3.2.7 对社区的社会责任第28-29页
        3.2.8 对环境的社会责任第29页
    3.3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履责状况第29-33页
    3.4 构建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必要性第33-34页
4 我国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4-50页
    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第34-35页
    4.2 评价体系的指标选择第35-42页
        4.2.1 股东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6页
        4.2.2 债权人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6-37页
        4.2.3 供应商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7页
        4.2.4 员工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7-38页
        4.2.5 消费者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8-39页
        4.2.6 政府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9页
        4.2.7 社区层面的衡量指标第39-40页
        4.2.8 环境层面的衡量指标第40-42页
    4.3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2-48页
        4.3.1 构建层次结构模型第42-43页
        4.3.2 构造判断矩阵第43-45页
        4.3.3 实施一致性检验第45-46页
        4.3.4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提出第46-48页
    4.4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数据处理办法第48-50页
5 能源企业社会责任评价指标体系的应用—以中国石化为例第50-58页
    5.1 中国石化公司简介第50-51页
    5.2 中国石化社会责任评价过程第51-58页
        5.2.1 数据来源第51-52页
        5.2.2 数据处理第52-53页
        5.2.3 数据处理结果第53-55页
        5.2.4 评价结果分析第55-58页
6 结论与展望第58-60页
    6.1 研究结论第58页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第58-60页
参考文献第60-63页
附录第63-6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风光互补供电系统的设计
下一篇:脉冲多普勒雷达的干扰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