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9-15页 |
| 一、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二、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 三、研究内容、方法与创新点 | 第12-15页 |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 (三)创新点 | 第13-15页 |
| 第一章 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基本问题 | 第15-21页 |
| 一、基本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 (一)大学生群体 | 第15页 |
| (二)国情与国情观 | 第15-16页 |
| (三)科学国情观 | 第16-17页 |
| 二、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目的、内容 | 第17-21页 |
| (一)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目的 | 第17-18页 |
| (二)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内容 | 第18-21页 |
| 第二章 加强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现实价值 | 第21-27页 |
| 一、加强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理论价值 | 第21-24页 |
| (一)延续了中国共产党重视做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 | 第21-23页 |
| (二)科学国情观是科学发展观的立论基础 | 第23页 |
| (三)是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 | 第23-24页 |
| 二、加强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实践意义 | 第24-27页 |
| (一)是大学生深刻领会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重要保证 | 第24-25页 |
| (二)是大学生正确选择人生道路的基本前提 | 第25页 |
| (三)是培养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现实需要 | 第25-27页 |
| 第三章 当前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7-33页 |
| 一、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 (一)大学生的国情观存在问题 | 第27-28页 |
| (二)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 二、影响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原因分析 | 第29-33页 |
| (一)高校在国情观培育中的作用不明显 | 第29-30页 |
| (二)家庭教育忽视国情观的培育 | 第30-31页 |
| (三)社会环境及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 | 第31-32页 |
| (四)大学生自身特点弱化培育效果 | 第32-33页 |
| 第四章 改进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原则和对策 | 第33-47页 |
| 一、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中应坚持的原则 | 第33-37页 |
| (一)坚持唯物论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原则 | 第33-34页 |
| (二)坚持辩证法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原则 | 第34-36页 |
| (三)坚持认识论的基本原理与方法论原则 | 第36-37页 |
|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科学国情观培育的对策 | 第37-47页 |
| (一)合力营造大学生国情观培育的良好环境 | 第37-40页 |
| (二)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 | 第40-42页 |
| (三)创新国情观培育的方式方法 | 第42-47页 |
| 结语 | 第47-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 致谢 | 第53-55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