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盆地迈陈凹陷涠洲组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2-19页 |
1.1 选题依据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3.1 研究现状及成果 | 第14页 |
1.3.2 存在问题 | 第14-1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5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6-17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1.5.2 技术路线及方法 | 第16-17页 |
1.6 主要工作量与取得的成果 | 第17-19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9-24页 |
2.1 研究区位置 | 第19页 |
2.2 区域构造特征 | 第19-21页 |
2.3 迈陈凹陷构造独特性 | 第21-22页 |
2.3.1 断裂体系上、下分层 | 第21-22页 |
2.3.2 构造样式东、西分带 | 第22页 |
2.4 区域地层特征 | 第22-24页 |
第3章 涠洲组沉积特征 | 第24-32页 |
3.1 岩石相特征 | 第24-29页 |
3.1.1 涠二段岩石相特征 | 第24-25页 |
3.1.2 涠三段岩石相特征 | 第25-29页 |
3.2 连井相 | 第29-30页 |
3.3 沉积演化 | 第30-32页 |
第4章 烃源岩特征 | 第32-42页 |
4.1 流沙港组主力烃源岩特征 | 第32-38页 |
4.1.1 暗色泥岩厚度分布 | 第32-33页 |
4.1.2 有机质丰度 | 第33-34页 |
4.1.3 有机质类型 | 第34-35页 |
4.1.4 有机质成熟度及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 | 第35-38页 |
4.2 涠洲组次级烃源岩特征 | 第38-42页 |
4.2.1 暗色泥岩厚度分布 | 第38-40页 |
4.2.2 有机质丰度 | 第40-41页 |
4.2.3 有机质成熟度及成熟烃源岩分布范围 | 第41-42页 |
第5章 储层特征 | 第42-52页 |
5.1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2-43页 |
5.1.1 北部斜坡带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2-43页 |
5.1.2 南部断阶带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43页 |
5.2 储层微观孔隙类型及孔隙结构 | 第43-46页 |
5.3 储层物性特征 | 第46-49页 |
5.3.1 北部斜坡带涠洲组储层物性特征 | 第46-49页 |
5.3.2 南部断裂带涠洲组储层物性特征 | 第49页 |
5.4 成岩作用 | 第49-50页 |
5.5 储层砂体展布 | 第50-52页 |
第6章 盖层及保存条件评价 | 第52-64页 |
6.1 盖层封盖能力评价 | 第52-54页 |
6.1.1 北部斜坡带泥岩盖层 | 第52-53页 |
6.1.2 南部断阶带致密砂岩盖层 | 第53-54页 |
6.2 盖层分布特征 | 第54-55页 |
6.3 有利储盖组合分布 | 第55-56页 |
6.4 断层特征 | 第56-59页 |
6.4.1 断层分布及其形成期 | 第56-58页 |
6.4.2 涠洲组沟源断层 | 第58-59页 |
6.5 断层封闭性研究 | 第59-64页 |
6.5.1 对置盘砂地比法 | 第59-61页 |
6.5.2 断层泥比率(SGR)法 | 第61-62页 |
6.5.3 断面正压力法 | 第62-63页 |
6.5.4 构造应力与断层走向夹角法 | 第63-64页 |
第7章 油气运聚格局与运移网络 | 第64-70页 |
7.1 油气运聚格局划分 | 第64-67页 |
7.1.1 现今运聚单元分布 | 第64-65页 |
7.1.2 下洋组沉积后运聚格局 | 第65-66页 |
7.1.3 涠二段沉积后的运聚格局 | 第66-67页 |
7.2 油气运移网络 | 第67-70页 |
7.2.1 断面形态与油气运移路径 | 第67-68页 |
7.2.2 不整合输导层 | 第68-69页 |
7.2.3 运移网络特点 | 第69-70页 |
第8章 成藏主控因素研究 | 第70-88页 |
8.1 典型油气藏解剖 | 第70-83页 |
8.1.1 斜坡区东部构造带油藏解剖 | 第70-75页 |
8.1.2 斜坡区西部构造带油藏解剖 | 第75-80页 |
8.1.3 南部断裂带油藏解剖 | 第80-83页 |
8.2 涠洲组成藏主控因素 | 第83-85页 |
8.2.1 有利区域盖层的分布 | 第83-84页 |
8.2.2 断层的侧向封挡能力 | 第84-85页 |
8.2.3 沉积相带对南部断裂带油气成藏的控制 | 第85页 |
8.3 成藏模式 | 第85-88页 |
结论 | 第88-90页 |
致谢 | 第90-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