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1.2 立体显著性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立体视觉舒适度评价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安排 | 第15-17页 |
1.4.1 论文主要内容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人眼视觉感知特性与立体成像技术 | 第17-28页 |
2.1 人眼的结构 | 第17页 |
2.2 主辅眼特性与测定 | 第17-18页 |
2.3 人眼视觉感知特性 | 第18-24页 |
2.3.1 亮度感知特性 | 第18-20页 |
2.3.2 色度感知特性 | 第20-21页 |
2.3.3 空间频率感知特性 | 第21-22页 |
2.3.4 立体视觉感知特性 | 第22-24页 |
2.4 立体成像原理和显示技术 | 第24-27页 |
2.4.1 立体成像原理 | 第24-26页 |
2.4.2 立体显示技术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三章 融合双目多维感知特征的立体图像显著性检测及客观视觉舒适度预测 | 第28-46页 |
3.1 融合双目多维感知特征的立体图像显著特征提取 | 第28-40页 |
3.1.1 人眼视觉显著性概述 | 第28-29页 |
3.1.2 视觉显著性检测典型算法模型 | 第29-32页 |
3.1.2.1 GBVS显著性计算模型 | 第29-30页 |
3.1.2.2 SUN显著性计算模型 | 第30-31页 |
3.1.2.3 FT显著性计算模型 | 第31-32页 |
3.1.3 立体图像的显著区域检测 | 第32-37页 |
3.1.3.1 二维空间显著图计算 | 第32-33页 |
3.1.3.2 深度显著图计算 | 第33-36页 |
3.1.3.3 立体显著图聚合 | 第36-37页 |
3.1.4 立体图像显著性检测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37-40页 |
3.1.4.1 主观性能分析 | 第37-39页 |
3.1.4.2 客观性能分析 | 第39-40页 |
3.2 立体图像客观视觉舒适度预测模型 | 第40-44页 |
3.2.1 立体图像视觉舒适度感知特征提取 | 第41-42页 |
3.2.2 立体图像客观视觉舒适度值计算 | 第42-43页 |
3.2.3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3-44页 |
3.2.3.1 实验设置 | 第43页 |
3.2.3.2 实验结果仿真 | 第43-44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立体视频客观视觉舒适度预测模型 | 第46-58页 |
4.1 立体视频客观视觉舒适度预测模型思路框架 | 第46-47页 |
4.2 立体视频显著性计算 | 第47-53页 |
4.2.1 立体视频时域显著特征检测 | 第47-50页 |
4.2.2 立体视频显著区域融合 | 第50-53页 |
4.3 立体视频的客观VC预测 | 第53-54页 |
4.3.1 立体视频视觉舒适度感知特征的提取 | 第53页 |
4.3.2 立体视频客观视觉舒适度值计算 | 第53-54页 |
4.4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4.4.1 实验设置 | 第54-55页 |
4.4.2 实验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5-5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结束语 | 第58-6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58-59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6页 |
附录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