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6页 |
·流媒体 | 第10-11页 |
·P2P 网络 | 第11-13页 |
·P2P 流媒体直播还存在的问题及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二章 相关工作 | 第16-27页 |
·树状拓扑的 P2P 直播系统 | 第16-21页 |
·单树结构 | 第17-20页 |
·多树结构 | 第20-21页 |
·网状拓扑的 P2P 直播系统 | 第21-24页 |
·Coolstreaming/DONet 直播系统 | 第22-24页 |
·PPLive 直播系统 | 第24页 |
·混合拓扑的 P2P 直播系统 | 第24-26页 |
·mTreebone 直播系统 | 第25-26页 |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LLive 系统总体设计 | 第27-34页 |
·系统架构设计 | 第27-29页 |
·设计思路 | 第27-28页 |
·系统总体架构 | 第28-29页 |
·各部分功能及软件架构 | 第29-31页 |
·服务器 | 第29页 |
·数据源 | 第29-30页 |
·普通节点 | 第30-31页 |
·超节点 | 第31页 |
·系统特点 | 第31-33页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四章 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相关设计 | 第34-58页 |
·拓扑结构 | 第34-46页 |
·拓扑失配问题及相关研究 | 第34-36页 |
·邻近伙伴与远程伙伴划分 | 第36-38页 |
·动态多级标识法及其建立 | 第38-41页 |
·标识体系的维护 | 第41-43页 |
·逻辑分层管理 | 第43-44页 |
·成员信息获得与传播 | 第44页 |
·伙伴的选择、评价与淘汰 | 第44-45页 |
·节点加入的总过程 | 第45-46页 |
·数据调度 | 第46-55页 |
·主干网带宽浪费原因及分析 | 第46-47页 |
·通报/退避机制 | 第47-49页 |
·推拉结合 | 第49-52页 |
·数据调度总过程 | 第52-54页 |
·数据请求超时与重传 | 第54页 |
·初始数据请求及播放点选择 | 第54-55页 |
·流媒体数据获取与播放 | 第55-57页 |
·Directshow 结构 | 第55-56页 |
·数据获取与播放模块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五章 LLive 系统的实现 | 第58-73页 |
·服务器的实现 | 第58-61页 |
·服务器详细的功能分析 | 第58页 |
·服务器用例 | 第58-59页 |
·服务器中使用的类及其关系 | 第59-61页 |
·数据源、超节点及普通节点的综合实现 | 第61-71页 |
·主要类及相互关系 | 第61-63页 |
·缓存管理 | 第63-64页 |
·数据调度管理 | 第64-67页 |
·成员伙伴信息管理 | 第67页 |
·成员伙伴管理 | 第67-68页 |
·标识信息管理 | 第68-69页 |
·标识管理 | 第69页 |
·流媒体数据部分 | 第69-71页 |
·数据源、超节点、普通节点功能划分 | 第71-72页 |
·数据源功能划分 | 第71-72页 |
·超节点功能划分 | 第72页 |
·普通节点功能划分 | 第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73-79页 |
·测试局域网环境与仿真环境 | 第73-74页 |
·局域网实验结果与仿真实验结果 | 第74-78页 |
·局域网环境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4-75页 |
·仿真环境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5-78页 |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5页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5-8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