堆石颗粒流变试验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8-13页 |
1.1 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8-9页 |
1.1.1 研究意义 | 第8页 |
1.1.2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 本文的研究工作与具体流程 | 第11-12页 |
1.3.1 研究工作 | 第11页 |
1.3.2 具体流程 | 第11-12页 |
1.4 本文的方案流程图 | 第12-13页 |
2 岩石类材料流变理论 | 第13-29页 |
2.1 岩石类材料的组成和物理特性 | 第13-14页 |
2.1.1 岩石类材料的组成 | 第13页 |
2.1.2 岩石类材料的物理性质 | 第13-14页 |
2.2 岩石流变理论概述 | 第14-18页 |
2.2.1 岩石流变的基本概念 | 第14-15页 |
2.2.2 岩石的流变性质 | 第15-16页 |
2.2.3 岩石的长期强度 | 第16-18页 |
2.3 流变模型理论研究 | 第18-28页 |
2.3.1 经验模型 | 第18-19页 |
2.3.2 元件模型 | 第19-28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3 单颗粒堆石流变试验研究 | 第29-39页 |
3.1 堆石料流变机理 | 第29页 |
3.2 堆石颗粒受力机制 | 第29页 |
3.3 试验设备 | 第29-32页 |
3.3.1 主要技术参数 | 第30-32页 |
3.3.2 结构说明 | 第32页 |
3.3.3 操作步骤 | 第32页 |
3.4 试验用料 | 第32-33页 |
3.5 试验方案 | 第33-35页 |
3.5.1 瞬时强度的确定 | 第34-35页 |
3.5.2 长期强度的确定 | 第35页 |
3.6 单颗粒岩块流变试验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3.6.1 流变曲线的绘制 | 第35-36页 |
3.6.2 堆石颗粒的完整流变曲线特性 | 第36页 |
3.6.3 不同应力水平下的趋稳流变 | 第36-38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4 堆石颗粒流变本构模型的建立和参数辨识 | 第39-55页 |
4.1 堆石颗粒本构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4.2 流变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1-46页 |
4.2.1 西原模型参数的理论求解及分析 | 第41-43页 |
4.2.2 流变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43-46页 |
4.3 计算结果整理与分析 | 第46-51页 |
4.4 试验数据的反演 | 第51-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55-57页 |
5.1 结论 | 第55-56页 |
5.2 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