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8-11页 |
第二节 研究状况 | 第11-17页 |
一、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13页 |
二、国内研究状况 | 第13-17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及思路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理论渊源与现实背景 | 第19-29页 |
第一节 理论渊源 | 第19-23页 |
一、文化、文化的公共性、城市文化的公共性 | 第19-21页 |
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服务提供原则 | 第21-22页 |
三、政府的文化责任 | 第22-23页 |
第二节 现实背景 | 第23-29页 |
一、公民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 | 第23-25页 |
二、公民文化权利的逐步实现 | 第25-27页 |
三、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我国部分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状况与突出问题 | 第29-40页 |
第一节 我国部分发达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状况 | 第29-31页 |
一、深圳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状况 | 第29-30页 |
二、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总体情况 | 第30-31页 |
第二节 上海卢湾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实践探索 | 第31-36页 |
一、分类设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 第32-33页 |
二、市-区-本辖区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 | 第33-34页 |
三、运做模式 | 第34-35页 |
四、效果分析 | 第35-36页 |
第三节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突出问题 | 第36-40页 |
一、公共文化投入不够导致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不足 | 第36-37页 |
二、体制和机制制约了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 | 第37-38页 |
三、公共文化服务的相关制度和配套政策不够完善 | 第38页 |
四、公共文化服务的社会参与度尚待提高 | 第38-39页 |
五、缺乏科学的文化需求研究和绩效评估机制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成功案例与国际经验 | 第40-51页 |
第一节 高雅艺术剧院与社区的良好互动——以英国西约克郡剧院的社区活动为例 | 第40-43页 |
一、社会背景 | 第40-41页 |
二、英国西约克郡剧院与埃博花园小区 | 第41-42页 |
三、多方受益的良性互动局面 | 第42-43页 |
第二节 功能强大的公共文化空间——以美国波士顿剑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为例 | 第43-47页 |
一、基本情况 | 第43-44页 |
二、资源共享的服务特色 | 第44-45页 |
三、多元化资金来源 | 第45-46页 |
四、政府宏观政策导向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发达国家公共文化服务的实践经验 | 第47-51页 |
一、以“公民文化权利”为核心理念 | 第47-48页 |
二、“共同治理”的现代管理体制 | 第48-49页 |
三、完善的公共文化制度和配套政策 | 第49页 |
四、文化资助新动态 | 第49-51页 |
第五章 我国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宏观导向与政策创新 | 第51-59页 |
第一节 宏观导向 | 第51-54页 |
一、政府职能转变将进一步深化 | 第51-52页 |
二、财政投入将进一步加大并重心下移 | 第52页 |
三、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政策法规和配套制度将进一步完善 | 第52-53页 |
四、公共文化服务范围将进一步拓宽 | 第53-54页 |
第二节 政策创新 | 第54-59页 |
一、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 第54-55页 |
二、建立公民需求表达机制和公共参与机制 | 第55-56页 |
三、整合文化资源促进文化共享 | 第56-58页 |
四、加紧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环节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