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翅山危岩体结构数值计算与安全性评估技术研究
第一章 绪论 | 第7-11页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7-9页 |
1.2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1.3 技术路线 | 第10-11页 |
第二章 计算理论 | 第11-16页 |
2.1 传递系数法 | 第11-12页 |
2.2 Sarma法 | 第12-13页 |
2.3 有限单元法 | 第13-16页 |
第三章 燕翅山地貌、岩土体工程地质及地质灾害特征 | 第16-24页 |
3.1 地貌特征 | 第16页 |
3.2 岩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16-17页 |
3.3 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 第17页 |
3.4 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 | 第17-18页 |
3.3 地质灾害特征 | 第18-24页 |
3.3.1 岩体结构 | 第18页 |
3.3.2 裂缝发育特征 | 第18-20页 |
3.3.3 碴石堆特征 | 第20-24页 |
第四章 稳定性计算 | 第24-60页 |
4.1 传递系数法 | 第24-45页 |
4.1.1 计算剖面的选取 | 第24页 |
4.1.2 计算假定 | 第24页 |
4.1.3 计算荷载 | 第24-25页 |
4.1.4 计算参数 | 第25页 |
4.1.5 计算剖面 | 第25-26页 |
4.1.6 计算结果 | 第26-45页 |
4.2 Sarma法 | 第45-50页 |
4.2.1 计算假定 | 第46页 |
4.2.2 计算荷载 | 第46页 |
4.2.3 计算参数 | 第46页 |
4.2.4 计算结果 | 第46-50页 |
4.3 危岩体倾倒式破坏稳定性计算 | 第50-52页 |
4.3.1 计算剖面的选取 | 第50页 |
4.3.2 计算假定 | 第50页 |
4.3.3 计算荷载 | 第50-51页 |
4.3.4 计算参数 | 第51页 |
4.3.5 计算方法 | 第51页 |
4.3.6 计算结果 | 第51-52页 |
4.4 危岩体滑动式破坏稳定性计算 | 第52-54页 |
4.4.1 计算假定 | 第52页 |
4.4.2 计算荷载 | 第52页 |
4.4.3 计算参数 | 第52页 |
4.4.4 计算方法 | 第52-53页 |
4.4.5 计算结果 | 第53-54页 |
4.5 有限单元法计算 | 第54-60页 |
4.5.1 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4.5.2 计算分析 | 第56-6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0-63页 |
5.1 结论 | 第60页 |
5.2 建议 | 第60-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科研及论文发表情况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