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40页 |
1.1 手性 | 第11页 |
1.2 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进展 | 第11-38页 |
1.2.1 有机小分子催化剂 | 第11-15页 |
1.2.2 脯氨酸类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反应研究概述 | 第15-21页 |
1.2.3 脯氨酸类有机小分子催化不对称Michael反应研究进展 | 第21-38页 |
1.2.3.1 亚胺离子催化Michael反应 | 第22-27页 |
1.2.3.2 烯胺活化催化Michael反应 | 第27-36页 |
1.2.3.3 Michael反应的应用 | 第36-38页 |
1.3 本论文的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38-40页 |
1.3.1 选题背景 | 第38-39页 |
1.3.2 本论文拟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39-40页 |
第二章 新型离子化手性胺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 第40-51页 |
2.1 前言 | 第40-43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43-44页 |
2.2.1 离子化手性胺的合成 | 第43页 |
2.2.2 离子化手性胺的物化性能检测 | 第43页 |
2.2.3 离子化手性胺2-4a的氢溴酸盐晶体结构测定 | 第43-44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4-50页 |
2.3.1 离子化手性胺的物化性质 | 第44-46页 |
2.3.2 离子化手性胺晶体结构 | 第46-48页 |
2.3.3 离子化手性胺的手性识别性能 | 第48-50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三章 新型手性胺-硫基咪唑化合物的设计、制备及其应用 | 第51-60页 |
3.1 前言 | 第51-52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2-54页 |
3.2.1 手性胺-硫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合成 | 第52-53页 |
3.2.2 手性胺-硫基咪唑3-5的衍生物晶体结构测定 | 第53-54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4-59页 |
3.3.1 手性胺-硫基咪唑结构表征 | 第54-56页 |
3.3.2 手性胺-硫基咪唑的手性识别性能 | 第56-5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四章 新型(S)-吡咯烷-硫基咪唑盐催化醛酮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 第60-72页 |
4.1 前言 | 第60-62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2-63页 |
4.2.1 Michael反应的一般操作 | 第62页 |
4.2.2 4-1f的氢溴酸盐晶体结构测定 | 第62-63页 |
4.2.3 聚乙二醇与4-1a和4-1n络合物的电喷雾质谱(ESI-MS)测定 | 第63页 |
4.2.4 Michael产物4-6的晶体结构测定 | 第63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63-71页 |
4.3.1 溶剂对反应的影响和PEGs-离子化有机催化剂络合体系的确证 | 第63-65页 |
4.3.2 离子化有机催化剂中阴离子对反应的影响 | 第65-67页 |
4.3.3 络合体系中环酮与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 | 第67-68页 |
4.3.4 PEGs-离子化有机催化剂的重复使用性能 | 第68页 |
4.3.5 PEGs-离子化有机催化剂的催化机理探讨 | 第68-7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五章 新型(S)-吡咯烷-硫基咪唑盐催化烯醛与水杨醛的不对称Michael-aldol串联反应 | 第72-81页 |
5.1 前言 | 第72-73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73-74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74-80页 |
5.3.1 (S)-吡咯烷-硫基咪唑盐的催化性能 | 第74-77页 |
5.3.2 不同的烯醛与水杨醛的不对称Michael-aldol串联反应 | 第77-78页 |
5.3.3 不对称Michael-aldol串联反应催化机理探讨 | 第78-80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1-84页 |
化合物结构表征 | 第84-105页 |
1. 试剂与仪器 | 第84页 |
2. 新型离子化手性胺的制备与表征 | 第84-89页 |
3. 手性胺-硫基咪唑类化合物的制备与表征 | 第89-91页 |
4. (S)-吡咯烷—硫基咪唑盐的制备与表征 | 第91-98页 |
5. 不对称Michael加成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98-102页 |
6. 不对称Micheal-aldol串联反应产物的结构表征 | 第102-105页 |
参考文献 | 第105-126页 |
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申请的发明专利 | 第126-128页 |
致谢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