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1 绪论 | 第11-35页 |
1.1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1-16页 |
1.1.1 企业面临新的竞争环境 | 第11-14页 |
1.1.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设计模式的兴起 | 第14-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6-28页 |
1.2.1 产品创新模式研究 | 第16-18页 |
1.2.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研究 | 第18-24页 |
1.2.3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研究 | 第24-27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27-28页 |
1.3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28-30页 |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与课题来源 | 第30-32页 |
1.4.1 论文的研究目的 | 第30页 |
1.4.2 论文的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1.4.3 论文研究的课题来源 | 第31-32页 |
1.5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32-34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建模及关键问题分析 | 第35-61页 |
2.1 引言 | 第35页 |
2.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的内涵 | 第35-48页 |
2.2.1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的定义 | 第35-38页 |
2.2.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的构成 | 第38-44页 |
2.2.3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的复杂性 | 第44-48页 |
2.3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建模 | 第48-54页 |
2.3.1 复杂系统建模的常用方法分析 | 第48-49页 |
2.3.2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建模的原则 | 第49页 |
2.3.3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模型的构建 | 第49-54页 |
2.4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的关键问题分析 | 第54-60页 |
2.4.1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的识别问题 | 第56-57页 |
2.4.2 知识主体的个体重要度评价问题 | 第57-58页 |
2.4.3 创意知识产品的组合决策问题 | 第58页 |
2.4.4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问题 | 第58-59页 |
2.4.5 客户协同产品创新知识系统关键问题的研究框架 | 第59-60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3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的识别 | 第61-81页 |
3.1 引言 | 第61-62页 |
3.2 问题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 第62-67页 |
3.2.1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特点分析 | 第62-64页 |
3.2.2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理论基础 | 第64-66页 |
3.2.3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研究框架 | 第66-67页 |
3.3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要素集构建 | 第67-71页 |
3.3.1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要素分析及混合量化 | 第67-71页 |
3.3.2 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的要素集预处理 | 第71页 |
3.4 基于改进代价敏感支持向量机的创新客户知识主体识别模型 | 第71-74页 |
3.5 案例分析 | 第74-7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8-81页 |
4 知识主体的个体重要度评价 | 第81-101页 |
4.1 引言 | 第81-82页 |
4.2 问题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 第82-85页 |
4.2.1 知识主体的个体重要度评价指标分析 | 第82-83页 |
4.2.2 知识主体个体重要度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83-84页 |
4.2.3 知识主体个体重要度评价的研究框架 | 第84-85页 |
4.3 加权 KA 超网络的数学模型构建 | 第85-86页 |
4.4 知识主体网络的复杂网络特性验证 | 第86-91页 |
4.4.1 复杂网络相关参数 | 第86-87页 |
4.4.2 非均质特性 | 第87-89页 |
4.4.3 小世界特性 | 第89-90页 |
4.4.4 无标度特性 | 第90-91页 |
4.5 知识主体个体重要度的计算模型 | 第91-93页 |
4.6 应用案例研究 | 第93-100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00-101页 |
5 创意知识产品的组合决策研究 | 第101-117页 |
5.1 引言 | 第101-102页 |
5.2 问题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 第102-106页 |
5.2.1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特点分析 | 第102-103页 |
5.2.2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基础理论 | 第103-105页 |
5.2.3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研究框架 | 第105-106页 |
5.3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构建 | 第106-111页 |
5.3.1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指标分析与量化 | 第106-111页 |
5.3.2 创意知识产品组合决策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构建 | 第111页 |
5.4 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多目标决策模型求解 | 第111-113页 |
5.5 应用案例研究 | 第113-116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16-117页 |
6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117-135页 |
6.1 引言 | 第117-118页 |
6.2 问题分析与研究框架设计 | 第118-121页 |
6.2.1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定义 | 第118-119页 |
6.2.2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研究框架 | 第119-121页 |
6.3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无向加权网络建模 | 第121-124页 |
6.3.1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无向加权图表示 | 第121页 |
6.3.2 知识主体网络的加权方法 | 第121-124页 |
6.4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124-128页 |
6.4.1 不完全信息条件下的节点失效模式 | 第124-125页 |
6.4.2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测度确定 | 第125-127页 |
6.4.3 知识主体子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模型 | 第127-128页 |
6.4 应用案例研究 | 第128-13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2-135页 |
7 论文总结与研究展望 | 第135-139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35-137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137-139页 |
致谢 | 第139-141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155页 |
附录 | 第155-156页 |
A.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的论文目录 | 第155-156页 |
B.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从事的主要科研项目 | 第1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