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梁素海生态研究站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健康评价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2 定位研究站建设必要性 | 第13-15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2 项目区概况及建设条件 | 第18-23页 |
2.1 自然地理条件 | 第18-20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18页 |
2.1.2 地质地貌与土壤 | 第18-19页 |
2.1.3 气候与水文 | 第19-20页 |
2.2 生物资源条件 | 第20-22页 |
2.2.1 植物资源 | 第20-21页 |
2.2.2 动物资源 | 第21-22页 |
2.2.3 湿地生态系统 | 第22页 |
2.3 社会经济条件 | 第22-23页 |
2.3.1 行政区域与土地利用 | 第22页 |
2.3.2 交通、通信与电力 | 第22-23页 |
3 乌梁素海环境现状及特征分析 | 第23-30页 |
3.1 污染源分析 | 第23页 |
3.2 污染现状分析 | 第23-26页 |
3.3 面积萎缩情况分析 | 第26-28页 |
3.4 环境背景分析 | 第28-30页 |
4 乌梁素海水质水量论证 | 第30-44页 |
4.1 湖区水量平衡 | 第30-32页 |
4.2 现状进出湖水量特点 | 第32-34页 |
4.2.1 进出湖水量年变化 | 第32-33页 |
4.2.2 入湖水量月变化 | 第33-34页 |
4.3 污水厂及再生水厂建成后入湖水质和水量变化 | 第34-36页 |
4.3.1 再生水厂取水量 | 第34-35页 |
4.3.2 再生水厂建成后入湖水质和水量 | 第35-36页 |
4.4 入湖水质特点 | 第36-44页 |
4.4.1 污染来源 | 第36-38页 |
4.4.2 污染强度 | 第38页 |
4.4.3 污染物来源结构 | 第38-40页 |
4.4.4 入湖水质 | 第40-42页 |
4.4.5 湖区水质状况 | 第42-44页 |
5 乌梁素海生态定位站监测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4-57页 |
5.1 总体布局 | 第44页 |
5.2 监测指标体系 | 第44-46页 |
5.3 分期规划 | 第46-57页 |
5.3.1 基础设施建设 | 第46-48页 |
5.3.2 仪器设备建设 | 第48-51页 |
5.3.3 监测内容及方法 | 第51-54页 |
5.3.4 研究重点和方向 | 第54-57页 |
6 乌梁素海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 第57-63页 |
6.1 分级标准的建立 | 第57-59页 |
6.2 评价等级特征 | 第59-60页 |
6.3 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60-61页 |
6.4 模糊评价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