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文献综述 | 第16-18页 |
1.5.1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方式 | 第16-17页 |
1.5.2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 | 第17页 |
1.5.3 提取贷款损失准备金的目的 | 第17-18页 |
1.6 本文创新点 | 第18-20页 |
第2章 理论基础及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0-28页 |
2.1 商业银行准备金计提的风险管理理论 | 第20-21页 |
2.2 准备金计提的顺周期性 | 第21-22页 |
2.3 准备金计提的财务会计理论 | 第22-23页 |
2.4 《巴塞尔协议III》整体框架 | 第23-24页 |
2.5 巴塞尔协议中的预期损失 | 第24-28页 |
第3章 Z外资商业银行与样本银行对比分析 | 第28-46页 |
3.1 Z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现状分析 | 第28-30页 |
3.2 样本银行减值计提的分析对比 | 第30-40页 |
3.2.1 样本银行计提减值的资产范围对比 | 第31页 |
3.2.2 样本银行贷款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对比 | 第31-33页 |
3.2.3 总体风险防御指标 | 第33-36页 |
3.2.4 贷款五级分类指标 | 第36-37页 |
3.2.5 逾期贷款率指标 | 第37-38页 |
3.2.6 贷款单项评估计提与组合评估计提 | 第38-40页 |
3.3 Z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存在的问题 | 第40-44页 |
3.3.1 贷款损失准备金会计信息披露不完全 | 第40-41页 |
3.3.2 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程度不充分 | 第41-42页 |
3.3.3 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主观性较强 | 第42-43页 |
3.3.4 表外业务风险意识薄弱 | 第43-44页 |
3.4 Z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4-46页 |
3.4.1 信息披露透明度不高 | 第44页 |
3.4.2 信贷顺周期性现象严重 | 第44-45页 |
3.4.3 专业人才缺乏 | 第45-46页 |
第4章 Z外资商业银行不良贷款风险控制优化设计方案 | 第46-55页 |
4.1 优化方案的指导原则 | 第46-49页 |
4.1.1 加强贷款损失准备金的信息披露透明度 | 第46-47页 |
4.1.2 制定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金原则 | 第47-48页 |
4.1.3 明晰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 | 第48-49页 |
4.2 加强表外业务信用风险管理 | 第49-51页 |
4.2.1 增强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管理意识 | 第50页 |
4.2.2 加强表外业务的透明度原则 | 第50页 |
4.2.3 制定全面的表外拨备计提规则 | 第50-51页 |
4.2.4 加强表外风险管理系统建设及人员培训 | 第51页 |
4.3 加强预期信用损失模型的应用 | 第51-55页 |
4.3.1 分步实施 | 第52-53页 |
4.3.2 优化现有管理流程 | 第53页 |
4.3.3 试点实施 | 第53-55页 |
第5章 方案实施保障措施 | 第55-59页 |
5.1 完善数据建设及开发支持系统 | 第55-56页 |
5.1.1 完善基础数据建设 | 第55页 |
5.1.2 开发数据支持系统 | 第55-56页 |
5.2 创建全面风险管理文化 | 第56页 |
5.3 加强专业员工培训 | 第56-57页 |
5.4 宏微观审慎监管原则 | 第57-59页 |
第6章 结论 | 第59-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59-61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索引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