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承载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及参数优化
|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研究发展概况 | 第12-18页 |
| 1.2.1 齿轮传动的发展趋势及现状 | 第12-13页 |
| 1.2.2 齿轮承载能力计算的发展及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3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设计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1.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8-19页 |
| 1.4 论文研究方向、内容及特色 | 第19-21页 |
| 2 齿轮应力研究 | 第21-33页 |
| 2.1 齿轮接触应力理论研究 | 第21-26页 |
| 2.1.1 赫兹接触理论研究 | 第21-23页 |
| 2.1.2 齿轮齿面接触应力研究 | 第23-24页 |
| 2.1.3 对比分析 | 第24-26页 |
| 2.2 齿轮弯曲应力理论研究 | 第26-32页 |
| 2.2.1 传统对称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研究 | 第26-30页 |
| 2.2.2 双压力角非对称齿轮的齿根弯曲应力研究 | 第30-31页 |
| 2.2.3 对比分析 | 第31-32页 |
| 2.3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3 非对称齿轮的啮合原理及参数化建模 | 第33-45页 |
| 3.1 非对称齿轮的基本参数计算 | 第33-35页 |
| 3.2 非对称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及连续传动条件 | 第35-37页 |
| 3.2.1 非对称齿轮的正确啮合条件 | 第35-36页 |
| 3.2.2 非对称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 | 第36-37页 |
| 3.3 非对称齿轮的齿廓方程 | 第37-39页 |
| 3.4 非对称齿轮的参数化建模方法 | 第39-42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5页 |
| 4 非对称齿轮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 第45-59页 |
| 4.1 非对称齿轮的有限元分析流程 | 第45-52页 |
| 4.1.1 建立有限元模型 | 第46-50页 |
| 4.1.2 定义模型边界条件 | 第50-51页 |
| 4.1.3 求解设置 | 第51-52页 |
| 4.2 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 4.3 影响应力的齿廓参数分析 | 第54-57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 5 非对称齿轮齿廓参数优化 | 第59-69页 |
| 5.1 非对称齿轮最优化的数学模型建立 | 第59-64页 |
| 5.1.1 设计变量的选择 | 第61页 |
| 5.1.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61-62页 |
| 5.1.3 目标函数的建立 | 第62-64页 |
| 5.2 基于matlab的最优化分析 | 第64-66页 |
| 5.3 优化后齿轮的应力仿真及对比验证 | 第66-68页 |
| 5.4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9-71页 |
| 6.1 全文总结 | 第69-70页 |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5-79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