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 论 | 第7-11页 |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 | 第7-8页 |
1.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7-8页 |
1.1.2 课题研究的目的 | 第8页 |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8-9页 |
1.3 兰州市的基本情况 | 第9-11页 |
1.3.1 地理位置 | 第9页 |
1.3.2 地形地貌 | 第9页 |
1.3.3 地质 | 第9-10页 |
1.3.4 气象条件 | 第10页 |
1.3.5 人口状况 | 第10-11页 |
第二章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变化规律和污染源状况 | 第11-20页 |
2.1 兰州市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第11-14页 |
2.1.1 2000年污染物监测浓度分析 | 第11-12页 |
2.1.2 1997年—2000年污染物季节变化规律 | 第12-14页 |
2.1.3 1997年——2000年污染物浓度变化趋势 | 第14页 |
2.2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 | 第14-16页 |
2.2.1 评价因子及评价标准 | 第14页 |
2.2.2 评价方法及评价模式 | 第14-15页 |
2.2.3 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评价结果与分析 | 第15-16页 |
2.3 兰州市污染源状况 | 第16-17页 |
2.3.1 兰州市四城区主要工业污染源现有三废排放量调查 | 第16-17页 |
2.3.2 1999年污染物排放总量 | 第17页 |
2.4 污染源与污染物状况评价 | 第17-20页 |
第三章 兰州市天然气供应方案 | 第20-27页 |
3.1 天然气工业用气量调查预测 | 第20-27页 |
3.1.1 天然气利用规划原则 | 第20页 |
3.1.2 天然气组分及供气方式 | 第20-21页 |
3.1.3 天然气利用的技改项目 | 第21-23页 |
3.1.3.1 天然气作原料 | 第21页 |
3.1.3.2 天然气作燃料 | 第21-22页 |
3.1.3.3 天然气发电规划 | 第22-23页 |
3.1.3.4 工业用天然气总量 | 第23页 |
3.1.4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民用用气量调查与预测 | 第23-25页 |
3.1.4.1 民用燃料供需现状 | 第24页 |
3.1.4.2 民用天然气规划 | 第24页 |
3.1.4.3 民用天然气用量预测 | 第24-25页 |
3.1.4.4 以天然气为燃料的机动车辆用气量调查预测 | 第25页 |
3.1.5 兰州市天然气需求总量 | 第25-27页 |
第四章 利用天然气前后能源结构和“三废”排放量的变化 | 第27-38页 |
4.1 兰州市四城区现有能源结构情况 | 第27-29页 |
4.1.1 燃煤 | 第27页 |
4.1.2 燃油 | 第27页 |
4.1.3 燃气 | 第27-28页 |
4.1.4 能源结构 | 第28-29页 |
4.2 兰州市四城区利用天然气后能源结构情况 | 第29-32页 |
4.2.1 燃煤 | 第29-30页 |
4.2.1.1 工业源 | 第29页 |
4.2.1.2 生活源 | 第29-30页 |
4.2.2 燃油 | 第30页 |
4.2.2.1 工业源(重油) | 第30页 |
4.2.2.2 机动车(汽油柴油) | 第30页 |
4.2.3 燃气 | 第30页 |
4.2.3.1 重点源 | 第30页 |
4.2.3.2 民用液化气 | 第30页 |
4.2.4 天然气 | 第30-31页 |
4.2.4.1 重点源 | 第30页 |
4.2.4.2 生活源 | 第30-31页 |
4.2.4.3 锅炉 | 第31页 |
4.2.4.4 机动车 | 第31页 |
4.2.5 能源结构 | 第31-32页 |
4.3 兰州市四城区利用天然气前后能源结构的变化 | 第32-33页 |
4.3.1 能源结构的变化 | 第32页 |
4.3.2 能源种类消耗量变化 | 第32-33页 |
4.4 天然气引进后兰州市四城区三废排放量 | 第33-35页 |
4.4.1 电厂发电 | 第33页 |
4.4.2 作为化工原料与工业燃料 | 第33-34页 |
4.4.3 生活源 | 第34页 |
4.4.4 可取代部分汽车用油 | 第34-35页 |
4.5 天然气引进后兰州市四城区主要污染源的变化 | 第35页 |
4.6 兰州市引进天然气后主要污染源的变化分析 | 第35-38页 |
4.6.1 污染源企业分析 | 第35页 |
4.6.2 主要污染物的变化分析 | 第35-38页 |
第五章 兰州市环境质量变化预测 | 第38-49页 |
5.1 兰州市气象监测数据 | 第38页 |
5.2 污染气象特征 | 第38-40页 |
5.2.1 地面风场和低空风场 | 第38页 |
5.2.2 低空温度场 | 第38-40页 |
5.2.3 混合层特征 | 第40页 |
5.2.4 大气稳定度 | 第40页 |
5.3 兰州市城区利用天然气后环境空气质量预测 | 第40-45页 |
5.3.1 预测因子 | 第40页 |
5.3.2 预测内容 | 第40-41页 |
5.3.3 预测模型 | 第41-45页 |
5.3.4 预测参数的确定 | 第45页 |
5.4 预测模式验证 | 第45-48页 |
5.5 浓度预测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第六章 兰州市大气污染治理的其它措施 | 第49-51页 |
6.1 型煤方案、二热供热工程和煤制气的环境效益 | 第49页 |
6.2 兰州市区电供热及其环境效益 | 第49页 |
6.3 其它大气污染治理措施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 谢 | 第55-56页 |
攻读研究生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