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吾尔登舞蹈研究及教材建构--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为例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绪论 | 第8-12页 |
一、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8-10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与本文相关的研究成果综述 | 第10-11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第一章 "萨吾尔登"的源流 | 第12-22页 |
第一节 萨吾尔登舞蹈的渊源 | 第12-15页 |
一、关于"萨吾尔登"一词的由来 | 第12-13页 |
二、萨吾尔登舞之源 | 第13-15页 |
第二节 萨吾尔登传承与现状 | 第15-22页 |
一、现当代"萨吾尔登"的现状 | 第15-17页 |
二、“萨吾尔登”的传承状况 | 第17-22页 |
(一)、民间自然传承 | 第17-19页 |
(二)、民间艺人传承 | 第19-21页 |
(三)、走向舞台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萨吾尔登"的形态分析与动态特征 | 第22-39页 |
第一节 萨吾尔登舞蹈形态描述 | 第22-28页 |
一、舞蹈形式 | 第22-23页 |
二、舞蹈音乐 | 第23-26页 |
三、服饰 | 第26-28页 |
第二节 萨吾尔登舞蹈的动态特征与比较 | 第28-34页 |
一、萨吾尔登舞蹈的动态特征 | 第28-31页 |
(一)、弹动有力、重拍向下 | 第28-29页 |
(二)、脚慢手快、棱角突出 | 第29-30页 |
(三)、节奏鲜明、灵活多变 | 第30-31页 |
二、与内蒙古地区的蒙古族舞蹈比较 | 第31-34页 |
第三节 萨吾尔登舞蹈的美学意蕴 | 第34-39页 |
(一)、崇尚自然的审美意识 | 第34-36页 |
(二)、追求自由和谐的审美风格 | 第36-39页 |
第三章 "萨吾尔登"的教材建构 | 第39-51页 |
第一节 萨吾尔登舞蹈教材建构的意义 | 第39-41页 |
一、教材现状 | 第39-40页 |
二、教材建构的意义 | 第40-41页 |
第二节 萨吾尔登舞蹈教材建构理念 | 第41-45页 |
一、继承与借鉴 | 第41-42页 |
二、主旨意向 | 第42-45页 |
(一)、以风格性作为教材的切入点 | 第42-43页 |
(二)、突出教材的训练价值 | 第43-44页 |
(三)、动作规范是教材构成的重要环节 | 第44-45页 |
第三节 萨吾尔登舞蹈组合示例 | 第45-51页 |
一、组合构思 | 第45-46页 |
二、体态动律组合 | 第46-51页 |
(一)、基本形态 | 第46-48页 |
(二)、基本舞姿 | 第48-49页 |
(三)、组合 | 第49-50页 |
(四)、音乐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60页 |
后记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