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9页 |
1.1 公路工程拓宽改造概况 | 第9-11页 |
1.1.1 桥梁拓宽拼接方式 | 第9-10页 |
1.1.2 新旧主梁横向连接方式 | 第10-11页 |
1.2 桥梁结构的震害 | 第11-14页 |
1.2.1 桥梁结构震害概况 | 第12页 |
1.2.2 上部结构震害 | 第12-13页 |
1.2.3 下部结构震害 | 第13页 |
1.2.4 地基与基础震害 | 第13-14页 |
1.3 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1 软土地基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拓宽桥梁地震响应分析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基于纤维模型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19-30页 |
2.1 桥墩弹塑性的分析方法 | 第19-21页 |
2.2 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 | 第21-29页 |
2.2.1 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的基本假设 | 第21-22页 |
2.2.2 梁单元截面的力与变形的关系 | 第22-23页 |
2.2.3 基于柔度法建立的弹塑性纤维梁柱单元 | 第23-24页 |
2.2.4 纤维模型材料本构关系 | 第24-29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桥梁弹塑性地震响应分析预分析 | 第30-47页 |
3.1 工程背景 | 第30-32页 |
3.2 地震波激励选择 | 第32-33页 |
3.2.1 地震波的选择 | 第32-33页 |
3.2.2 地震波的激励方向 | 第33页 |
3.3 桥墩截面特性求解 | 第33-38页 |
3.4 桥梁支座数值模拟 | 第38-39页 |
3.4.1 橡胶支座水平刚度 | 第38-39页 |
3.4.2 橡胶支座竖向刚度 | 第39页 |
3.4.3 橡胶支座模拟 | 第39页 |
3.5 桩-土动力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 第39-44页 |
3.5.1 计算理论 | 第40-42页 |
3.5.2 土弹簧刚度的推导 | 第42-44页 |
3.6 桥梁抗震分析中阻尼的问题 | 第44-46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四章 不同场地土对拓宽桥梁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47-80页 |
4.1 数值分析模型 | 第47-53页 |
4.1.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49-53页 |
4.2 桥梁地震位移响应分析 | 第53-62页 |
4.2.1 桥墩延性破坏判定方法 | 第53-54页 |
4.2.2 主梁梁端位移对比分析 | 第54-57页 |
4.2.3 主梁梁端相对于盖梁的位移对比分析 | 第57-59页 |
4.2.4 墩顶位移对比分析 | 第59-62页 |
4.3 纵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62-72页 |
4.3.1 模型数值分析结果 | 第62-71页 |
4.3.2 纵桥向地震波工况下数值计算成果分析 | 第71-72页 |
4.4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72-80页 |
4.4.1 模型数值分析结果 | 第72-78页 |
4.4.2 横桥向地震波工况下数值计算成果分析 | 第78-80页 |
第五章 拓宽桥梁不同横向连接构造对地震响应影响分析 | 第80-107页 |
5.1 数值分析模型 | 第80-85页 |
5.1.1 自振特性分析 | 第80-85页 |
5.2 桥梁地震位移响应分析 | 第85-92页 |
5.2.1 主梁梁端位移对比分析 | 第85-88页 |
5.2.2 主梁梁端相对于盖梁的位移对比分析 | 第88-90页 |
5.2.3 墩顶位移对比分析 | 第90-92页 |
5.3 纵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92-98页 |
5.3.1 模型数值分析结果 | 第92-96页 |
5.3.2 纵桥向地震波工况下数值计算成果分析 | 第96-98页 |
5.4 横桥向地震响应分析 | 第98-107页 |
5.4.1 模型数值分析结果 | 第98-105页 |
5.4.2 横桥向地震波工况下数值计算成果分析 | 第105-107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07-109页 |
参考文献 | 第109-111页 |
致谢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