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工作流技术的土地交易透明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20页 |
1.1 本章概述 | 第11页 |
1.2 研究背景及现状 | 第11-13页 |
1.2.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2 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3 研究假设 | 第13页 |
1.4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5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1.6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1.6.1. 文献综述 | 第14页 |
1.6.2. 访谈 | 第14-15页 |
1.6.3. 建模设计 | 第15页 |
1.6.4. 原型实现 | 第15-18页 |
1.7 技术路线 | 第18页 |
1.8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土地交易的相关概念 | 第20-27页 |
2.1 本章概述 | 第20页 |
2.2 我国土地交易现状 | 第20-23页 |
2.2.1 我国土地交易简介 | 第20-22页 |
2.2.2 土地交易中的腐败问题 | 第22-23页 |
2.3 我国土地交易的发展方向 | 第23-26页 |
2.3.1 以上海市为例 | 第23-24页 |
2.3.2 国外土地交易反腐模式 | 第24-26页 |
2.4 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提高土地交易透明度的技术 | 第27-32页 |
3.1 本章综述 | 第27页 |
3.2 土地信息系统(LIS) | 第27-28页 |
3.3 工作流管理系统(WFMS) | 第28-30页 |
3.4 提出工作流数据库概念 (WFDB) | 第30-31页 |
3.5 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收集与分析土地交易中的工作流数据 | 第32-48页 |
4.1 本章概述 | 第32页 |
4.2 数据收集的方法 | 第32-35页 |
4.2.1 访谈 | 第32-33页 |
4.2.2 观察 | 第33-35页 |
4.3 数据收集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46页 |
4.3.1 参与土地交易的不同用户 | 第35-39页 |
4.3.2 土地交易具体过程 | 第39-46页 |
4.4 小结 | 第46-48页 |
第五章 基于工作流数据库提供土地交易状态信息 | 第48-60页 |
5.1 本章概述 | 第48页 |
5.2 状态及状态改变 | 第48-50页 |
5.2.1 状态和状态变化 | 第48-49页 |
5.2.2 对象行为 | 第49-50页 |
5.3 地块交易状态的分析 | 第50-57页 |
5.3.1 地块交易法律状态 | 第51-52页 |
5.3.2 地块交易经济状态 | 第52页 |
5.3.3 地块交易标准状态 | 第52-55页 |
5.3.4 标准状态分析 | 第55-57页 |
5.4 用户偏好收集与分析 | 第57-58页 |
5.4.1 收集用户的需求偏好 | 第57页 |
5.4.2 收集用户的状态偏好 | 第57-58页 |
5.4.3 收集用户的状态信息偏好 | 第58页 |
5.5 小结 | 第58-60页 |
第六章 工作流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 第60-72页 |
6.1 本章概述 | 第60页 |
6.2 工作流数据库的设计 | 第60-64页 |
6.2.1 工作流数据库的类图 | 第60-64页 |
6.3 工作流数据库的实现 | 第64-69页 |
6.3.1 原型设计 | 第64-65页 |
6.3.2 软件介绍 | 第65-66页 |
6.3.3 实例运行 | 第66-67页 |
6.3.4 结果查询 | 第67-68页 |
6.3.5 地块交易状态 SQL 查询语句 | 第68-69页 |
6.4 工作流数据库的展望及建议 | 第69-71页 |
6.4.1 用户体验 | 第70页 |
6.4.2 基于网络的应用程序 | 第70-71页 |
6.5 小结 | 第71-72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2-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附录 | 第78-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