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类别股份制度概述 | 第12-19页 |
一、类别股份制度的概念 | 第12-13页 |
二、类别股份制度的价值 | 第13-19页 |
(一)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构建理想的控制权关系 | 第14页 |
(二)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保护少数股东的利益 | 第14-15页 |
(三)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实现控制权和经济权益的分离 | 第15-16页 |
(四)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合理分配股东之间的股权 | 第16-17页 |
(五)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防御敌意收购 | 第17页 |
(六) 利用类别股份制度满足金融投资者的需求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 第19-25页 |
一、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现状 | 第19-20页 |
二、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不足 | 第20-23页 |
(一) 缺乏授权性 | 第20-21页 |
(二) 缺乏可操作性 | 第21-22页 |
(三) 缺乏系统性 | 第22页 |
(四) 缺乏灵活性 | 第22-23页 |
三、完善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意义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美国关于类别股份制度的相关规定 | 第25-38页 |
一、美国的类别股份制度概述 | 第25-35页 |
(一) 划分类别(系列)股份的权限 | 第26-29页 |
(二) 划分类别(系列)股份的限制 | 第29-34页 |
(三) 类别(系列)股份股东的保护 | 第34-35页 |
二、美国类别股份制度的特点 | 第35-38页 |
(一) 赋权性 | 第36页 |
(二) 灵活性 | 第36-37页 |
(三) 开放性 | 第37-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的类别股份制度的建议 | 第38-44页 |
一、美国类别股份制度对完善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借鉴意义 | 第38-41页 |
(一) 对有限责任公司与股份有限公司划分之合理性的反思 | 第38页 |
(二) 对股份平等性要求的反思 | 第38-39页 |
(三) 对我国公司法灵活性的反思 | 第39-41页 |
二、完善我国类别股份制度的建议 | 第41-44页 |
(一) 健全类别股份制度的立法规范 | 第41-42页 |
(二) 深化与类别股份制度密切相关的配套制度的改革 | 第42页 |
(三) 加强类别股份制度在公司实践中的应用探索 | 第42-44页 |
结论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标准商事公司法》关于类别股份制度的规定 | 第47-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