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残疾人论文

关于按比例就业制度的法律思考

摘要第1-7页
第一章 按比例就业制度的法理基础第7-16页
 一、残疾人与按比例就业的认识第7-9页
 二、我国按比例就业的由来第9-11页
 三、按比例就业制度的理念第11-16页
  (一) 人权平等理念第12-13页
  (二) 法的公平正义理念第13页
  (三) 社会融合理念第13-14页
  (四) 优势视角理念第14-16页
第二章 按比例就业法律制度的内容第16-21页
 一、按比例就业法律关系的主体范围第16-18页
  (一) 权力主体第16-17页
  (二) 义务主体第17-18页
  (三) 权利主体第18页
 二、法律按比例就业的内容解读第18-21页
  (一) 法律设定的安排残疾人就业的比例第18-19页
  (二) 法律设定为残疾人提供适当的工种、岗位第19页
  (三) 法律设定跨地区招用残疾人第19页
  (四) 法律设定了保障残疾人就业的义务第19-21页
第三章 按比例就业制度的现状分析第21-26页
 一、按比例就业制度落实总体状况第21页
 二、按比例就业制度存在的问题第21-23页
  (一) 用人单位宁交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拒不接受残疾人第22页
  (二) 用人单位倾向于吸纳轻度残疾人,提供的岗位大都层次较低第22-23页
  (三) 行政监督不力,行政成本高第23页
 三、按比例就业制度存在的法律缺失第23-26页
  (一) 按比例就业法规缺乏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责任规定第23-24页
  (二) 按比例法规缺少权利义务的具体规定第24-25页
  (三) 按比例就业法规缺乏保障残疾人权利的救济性规定第25-26页
第四章 按比例就业制度的立法完善建议第26-31页
 一、完善按比例就业实现机制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第26-28页
  (一) 明确并强化法律责任,增强法规的强制性第26-27页
  (二) 针对不同情况做出不同规定,增强法规的合理性第27-28页
 二、完善反残疾歧视法规,健全按比例就业法律体系第28-31页
  (一) 科学而又合理地界定残疾歧视的定义和判断标准第28-29页
  (二) 制定切实可行而又有效的反残疾就业歧视救济措施第29-31页
结语第31-33页
参考文献第33-36页
致谢第36页

论文共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协商民主理论的宪政研究--以温岭民主恳谈制度的实践为视角
下一篇:北京市社区居民参与制度研究--以文本分析为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