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影响力受贿罪解析--以刑法的规范视角
摘要 | 第1-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外域参考 | 第10-13页 |
一、《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中的影响力交易 | 第10-11页 |
二、日本向第三者提供贿赂罪 | 第11页 |
三、美国贿赂罪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关系人体系分析 | 第13-21页 |
一、近亲属认定 | 第13页 |
二、特定关系人的认定 | 第13-17页 |
(一) 特定关系人等同于共同利益关系人 | 第14页 |
(二) 共同利益的判断 | 第14-15页 |
(三) 特定关系人与贿赂犯罪体系的衔接 | 第15-17页 |
三、关系密切人的认定 | 第17-21页 |
(一) 关系人的形态及范围 | 第17-18页 |
(二) 非权力性影响力与关系人的判定 | 第18-19页 |
(三) 国家工作人员可否成为本罪主体 | 第19-21页 |
第三章 利用影响力受贿的法定要件分析 | 第21-26页 |
一、影响力结构分析 | 第21-22页 |
二、谋取不当利益——主客观要素的分离 | 第22-24页 |
(一) “谋取”的客观要件地位 | 第22-23页 |
(二) 受贿行为链的分离 | 第23-24页 |
三、取消数额的入罪作用 | 第24-26页 |
第四章 整合后的贿赂犯罪体系与司法困惑 | 第26-31页 |
一、整合后的贿赂犯罪体系 | 第26-27页 |
(一) 共同犯罪视角下的受贿犯罪体系 | 第26-27页 |
(二) 关系人视角下的受贿犯罪体系 | 第27页 |
二、司法困惑与解答 | 第27-31页 |
(一) 对象犯的规制失衡——行贿主体不可罚 | 第27-28页 |
(二) 立法对接上的空白与冲突 | 第28-29页 |
(三) 职业掮客的打击问题 | 第29-31页 |
结论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