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序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我国盗窃罪的量刑实践考察 | 第9-19页 |
一、有关盗窃罪的定罪 | 第9-10页 |
二、静态层面的盗窃罪量刑 | 第10-15页 |
(一) 量刑情节 | 第10-12页 |
(二) 盗窃罪量刑情节分析 | 第12-15页 |
三、动态层面的盗窃罪量刑 | 第15-19页 |
第二章 美国盗窃罪的量刑实践分析 | 第19-30页 |
一、美国盗窃罪量刑模式概况 | 第19-21页 |
(一) 量刑模式概述 | 第19-20页 |
(二) 盗窃罪的立法分析——以《模范刑法典》为蓝本 | 第20-21页 |
二、量刑因素——以一则案例为视角 | 第21-26页 |
(一) 典型的盗窃案例 | 第21-23页 |
(二) 量刑因素的考量和分析 | 第23-26页 |
三、量刑因素的重要影响力分析——兼与我国比较 | 第26-30页 |
(一) 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界定 | 第26-27页 |
(二) 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的体现 | 第27-30页 |
第三章 差异背后的原因 | 第30-36页 |
一、刑罚目的之界定及各种学说 | 第30-32页 |
(一) 刑罚目的之界定 | 第30-31页 |
(二) 关于刑罚目的的各种学说 | 第31-32页 |
二、中美两国刑罚目的差异分析 | 第32-36页 |
(一) 我国刑罚目的 | 第32-34页 |
(二) 美国法上的刑罚目的 | 第34-36页 |
第四章 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39页 |
一、有关盗窃罪量刑的思考 | 第36-37页 |
二、对量刑规范化改革的一点思考和建议 | 第37-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后记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