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前言 | 第11-21页 |
1.1 秘密共享的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2 秘密共享的应用 | 第17-18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4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21-31页 |
2.1 现代密码学系统 | 第21-22页 |
2.2 秘密共享的基本知识 | 第22-24页 |
2.2.1 秘密共享的访问结构 | 第22页 |
2.2.2 秘密共享的数学模型 | 第22-23页 |
2.2.3 信息率 | 第23-24页 |
2.3 两个最基本的门限秘密共享方案 | 第24-26页 |
2.3.1 Shamir方案 | 第24-25页 |
2.3.2 Asmuth-Bloom方案 | 第25-26页 |
2.4 本论文相关的一些数学知识 | 第26-28页 |
2.4.1 双线性对 | 第26页 |
2.4.2 哥德尔编码 | 第26-27页 |
2.4.3 同态 | 第27-28页 |
2.4.4 一些基本的数学难题假设 | 第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31页 |
第3章 秘密共享的理论研究 | 第31-55页 |
3.1 两个最基本的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 | 第31-33页 |
3.1.1 Feldman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 | 第31-32页 |
3.1.2 Pedersen可验证秘密共享方案 | 第32-33页 |
3.2 无条件安全可识别欺骗者的秘密共享方案 | 第33-39页 |
3.2.1 基本概念 | 第34-35页 |
3.2.2 方案描述 | 第35-36页 |
3.2.3 分析和比较 | 第36-39页 |
3.3 基于中国剩余定理的可识别欺骗者多秘密共享方案及其应用 | 第39-45页 |
3.3.1 方案描述 | 第41-42页 |
3.3.2 分析和比较 | 第42-43页 |
3.3.3 在多方求和中的一个应用 | 第43-45页 |
3.4 可公开验证的免分发者秘密共享方案 | 第45-52页 |
3.4.1 基本概念 | 第46-47页 |
3.4.2 方案描述 | 第47-48页 |
3.4.3 分析和比较 | 第48-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4章 Ad Hoc Network中带有份额更新的可公开验证的分布式秘密共享 | 第55-69页 |
4.1 基本概念 | 第57-60页 |
4.2 网络和敌手模型以及协议的性质 | 第60-61页 |
4.2.1 网络模型 | 第60页 |
4.2.2 敌手模型 | 第60页 |
4.2.3 协议性质 | 第60-61页 |
4.3 方案描述 | 第61-63页 |
4.3.1 组建模块 | 第61页 |
4.3.2 具体方案 | 第61-63页 |
4.4 分析和比较 | 第63-68页 |
4.4.1 安全性分析 | 第63-66页 |
4.4.2 性能分析 | 第66页 |
4.4.3 比较 | 第66-6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第5章 云计算中对数据访问控制的带有关键词搜索的有限次代理重加密 | 第69-89页 |
5.1 基本概念 | 第71-72页 |
5.2 LPREKS形式化定义和安全模型 | 第72-77页 |
5.2.1 LPREKS形式化定义 | 第72-73页 |
5.2.2 LPREKS的安全模型 | 第73-77页 |
5.2.3 LPREKS的性质 | 第77页 |
5.3 方案描述 | 第77-79页 |
5.4 分析和比较 | 第79-87页 |
5.4.1 正确性分析 | 第79-80页 |
5.4.2 安全性分析 | 第80-85页 |
5.4.3 性能分析和比较 | 第85-86页 |
5.4.4 方案的性质 | 第86-87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7-89页 |
第6章 安全分布式多个秘密乘积共享 | 第89-99页 |
6.1 基本概念 | 第90-92页 |
6.2 方案描述 | 第92-93页 |
6.3 分析和比较 | 第93-97页 |
6.3.1 安全性分析 | 第93-95页 |
6.3.2 性能分析 | 第95页 |
6.3.3 比较 | 第95-9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7章 结束语 | 第99-101页 |
7.1 总结 | 第99-100页 |
7.2 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17页 |
致谢 | 第117-11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19-12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