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

嗜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其对硫酸盐还原菌抑制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前言第10-21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硝酸盐还原菌第11-13页
        1.2.1 硝酸盐还原反应第11页
        1.2.2 硝酸盐还原过程中的酶第11-12页
        1.2.3 硝酸盐还原菌的分布第12页
        1.2.4 硝酸盐还原菌的用途第12-13页
    1.3 嗜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第13-14页
    1.4 硫酸盐还原菌的理化特性和腐蚀机理第14-16页
        1.4.1 SRB的理化特性第14-15页
        1.4.2 SRB的腐蚀机理第15-16页
        1.4.3 具有硝酸盐还原能力的硫酸盐还原菌第16页
    1.5 硫酸盐还原菌的防治第16-18页
        1.5.1 物理方法第16-17页
        1.5.2 化学方法第17页
        1.5.3 生物防治法第17-18页
    1.6 硝酸盐还原菌抑制硫酸盐还原菌的机理第18-20页
        1.6.1 底物竞争第18页
        1.6.2 电位抑制第18-19页
        1.6.3 中间代谢产物抑制第19页
        1.6.4 系统内部厌氧硫循环第19页
        1.6.5 硫酸盐还原菌的解毒作用第19-20页
    1.7 课题研究目的和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嗜热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鉴定第21-37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1-30页
        2.1.1 样品采集第21-23页
        2.1.2 主要试剂第23页
        2.1.3 主要仪器第23页
        2.1.4 实验方法第23-30页
    2.2 结果与讨论第30-35页
        2.2.1 硝酸盐还原菌的分离筛选第30-31页
        2.2.2 16S rRNA基因鉴定第31-34页
        2.2.3 G+C含量和脂肪酸分析第34-35页
    2.3 小结第35-37页
第3章 嗜热硝酸盐还原菌生长特性研究第37-57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7-44页
        3.1.1 主要试剂第37-38页
        3.1.2 主要仪器第38页
        3.1.3 试剂配制第38-39页
        3.1.4 生理生化实验培养基第39-40页
        3.1.5 生理生化试验第40-43页
        3.1.6 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43页
        3.1.7 N411的单因素试验第43-44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4-55页
        3.2.1 Njiang2糖发酵试验第44-45页
        3.2.2 Njiang2理化特性试验第45页
        3.2.3 Njiang2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第45-46页
        3.2.4 Njiang2单因素试验第46-48页
        3.2.5 Njiang2理化特性比较第48-49页
        3.2.6 N411的细胞形态和理化特性试验第49-50页
        3.2.7 N411的单因素试验第50-55页
    3.3 小结第55-57页
第4章 嗜热硝酸盐还原菌对高温硫酸盐还原菌的抑制第57-67页
    4.1 材料与方法第57-64页
        4.1.1 主要试剂第57页
        4.1.2 主要仪器第57页
        4.1.3 菌株来源第57页
        4.1.4 培养基第57-58页
        4.1.5 NRB与SRB的相互作用第58-59页
        4.1.6 硫化氢的测定第59-60页
        4.1.7 菌量的测定第60页
        4.1.8 硫化氢的抑制率第60页
        4.1.9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第60-64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64-66页
        4.2.1 硫化氢和硝酸根含量的变化第64-65页
        4.2.2 硫化氢的抑制率第65页
        4.2.3 菌群的变化第65-66页
    4.3 小结第66-67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67-69页
    5.1 结论第67页
    5.2 展望第67-69页
参考文献第69-75页
致谢第75-76页
附录一第76-82页
附录二第82-85页
附录三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4个水稻逆境诱导基因的克隆和功能鉴定
下一篇:天然产物大花鸡肉参酯甲和石杉碱甲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