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等离子烧结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5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1.2 氧化锆陶瓷概述 | 第13-15页 |
1.3 氧化锆陶瓷的研究现状 | 第15-23页 |
1.3.1 应用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2 烧结工艺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3 增韧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 氧化锆陶瓷的发展方向 | 第23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二章 试验条件和方法 | 第25-31页 |
2.1 试验条件 | 第25-27页 |
2.1.1 试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2 试验设备 | 第26-27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7-31页 |
2.2.1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方法 | 第27-28页 |
2.2.2 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宏观分析 | 第28页 |
2.2.4 微观分析 | 第28-29页 |
2.2.5 密度检测 | 第29页 |
2.2.6 显微硬度检测 | 第29页 |
2.2.7 断裂韧性检测 | 第29-30页 |
2.2.8 磨损性能检测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压痕法测量陶瓷的断裂韧性 | 第31-43页 |
3.1 前言 | 第31页 |
3.2 陶瓷的断裂韧性 | 第31-34页 |
3.2.1 应力场强度K | 第31-33页 |
3.2.2 断裂判据 | 第33-34页 |
3.3 陶瓷材料的压痕断裂力学 | 第34-36页 |
3.3.1 压痕裂纹的分类 | 第34-35页 |
3.3.2 压痕应力场 | 第35-36页 |
3.4 压痕载荷的确定 | 第36-37页 |
3.5 压痕法公式的选择 | 第37-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第四章 氧化锆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43-53页 |
4.1 前言 | 第43页 |
4.2 烧结工艺的优化 | 第43-48页 |
4.2.1 烧结温度对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烧结时间对性能的影响 | 第46-47页 |
4.2.3 烧结压力对性能的影响 | 第47-48页 |
4.2.4 最佳工艺参数 | 第48页 |
4.3 氧化锆陶瓷的组织和性能 | 第48-50页 |
4.4 烧结方法对氧化锆陶瓷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五章 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第53-59页 |
5.1 前言 | 第53页 |
5.2 氧化铝含量对复合陶瓷性能的影响 | 第53-56页 |
5.2.1 氧化铝含量对致密度的影响 | 第53-54页 |
5.2.2 氧化铝含量对硬度的影响 | 第54-55页 |
5.2.3 氧化铝含量对断裂韧性的影响 | 第55-56页 |
5.3 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的组织和性能 | 第56-5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氧化锆陶瓷的摩擦磨损性能 | 第59-65页 |
6.1 前言 | 第59页 |
6.2 SPS烧结氧化锆陶瓷的磨损性能 | 第59-60页 |
6.2.1 磨损试验的结果 | 第59页 |
6.2.2 磨损机理分析 | 第59-60页 |
6.3 传统烧结氧化锆陶瓷的磨损性能 | 第60-61页 |
6.3.1 磨损试验结果 | 第60页 |
6.3.2 磨损机理分析 | 第60-61页 |
6.4 SPS氧化铝/氧化锆复合陶瓷的磨损性能 | 第61-62页 |
6.4.1 磨损试验结果 | 第61页 |
6.4.2 磨损机理分析 | 第61-62页 |
6.5 不同试样的磨损性能对比 | 第62-64页 |
6.6 本章结论 | 第64-65页 |
第七章 结论和展望 | 第65-67页 |
7.1 结论 | 第65-66页 |
7.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