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畜论文--牛论文

不同种类乳酸菌对奶牛瘤胃液体外发酵特性影响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21页
    1 微生态制剂及其作用机制第12-14页
        1.1 微生态制剂第12页
        1.2 微生态制剂的作用机制第12-14页
            1.2.1 微生态制剂的生物夺氧机制第12-13页
            1.2.2 微生态制剂的屏障作用机制第13页
            1.2.3 微生态制剂的营养作用机制第13页
            1.2.4 微生态制剂的免疫调节机制第13-14页
            1.2.5 微生态制剂的优势种群机制第14页
            1.2.6 微生态制剂的其他作用机制第14页
    2 微生态制剂在奶牛养殖上的应用第14-16页
        2.1 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第14-15页
        2.2 微生态制剂在促进奶牛生长发育上的应用第15-16页
        2.3 微生态制剂在维持奶牛健康上的应用第16页
    3 单菌株与多菌株微生态制剂在提高奶牛产奶性能上的应用第16-19页
        3.1 单菌株添加剂第16-17页
        3.2 复合微生态添加剂第17页
        3.3 存在问题及拟解决方案第17-19页
    4 展望第19-20页
    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页
    6 技术路线第20-21页
第二章 植物乳酸杆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第21-36页
    1 材料与方法第21-25页
        1.1 材料第21-23页
            1.1.1 实验菌株第21页
            1.1.2 MRS培养基第21-22页
            1.1.3 缓冲液第22页
            1.1.4 发酵底物第22页
            1.1.5 实验动物及日粮第22-23页
        1.2 方法第23-25页
            1.2.1 实验设计第23页
            1.2.2 菌株培养第23-24页
            1.2.3 体外发酵液配制第24页
            1.2.4 体外培养第24页
            1.2.5 体外发酵总产气量测定第24-25页
            1.2.6 体外发酵DMD、NDFD、NH_3-N、VFA、pH测定第25页
        1.3 数据分析第25页
    2 结果与分析第25-33页
        2.1 植物乳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第25-26页
        2.2 植物乳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产气参数的影响第26-27页
        2.3 植物乳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VFA浓度的影响第27-33页
        2.4 植物乳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NDFD和DMD的影响第33页
        2.5 植物乳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NH_3-N和pH的影响第33页
    3 讨论第33-35页
    4 结论第35-36页
第三章 嗜酸乳酸杆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第36-48页
    1 材料与方法第36-38页
        1.1 材料第36-37页
            1.1.1 实验菌株第36页
            1.1.2 MRS培养基第36页
            1.1.3 缓冲液第36页
            1.1.4 发酵底物第36-37页
            1.1.5 实验动物及日粮第37页
        1.2 方法第37页
        1.3 数据分析第37-38页
    2 结果第38-44页
        2.1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第38-39页
        2.2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产气参数的影响第39-42页
        2.3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DMD,NDFD,CH_4产量,NH_3-N浓度及pH值的影响第42页
        2.4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VFA产量的影响第42-44页
    3 讨论第44-46页
        3.1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第44-45页
        3.2 嗜酸乳酸杆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体外发酵相关参数影响第45-46页
    4 结论第46-48页
第四章 粪肠球菌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特性影响第48-59页
    1 材料与方法第48-50页
        1.1 材料第48-49页
            1.1.1 实验菌株第48页
            1.1.2 缓冲液第48页
            1.1.3 发酵底物第48页
            1.1.4 实验动物及日粮第48-49页
        1.2 方法第49页
        1.3 数据分析第49-50页
    2 结果与分析第50-56页
        2.1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第50-51页
        2.2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体外发产气参数的影响第51-54页
        2.3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两种发酵底物体外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第54页
        2.4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两种发酵底物体外发酵VFA产量的影响第54-56页
    3 讨论第56-58页
        3.1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体外发酵累积产气量的影响第56-57页
        3.2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体外发产气参数的影响第57页
        3.3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两种发酵底物体外发酵相关参数的影响第57页
        3.4 粪肠球菌不同添加水平对两种发酵底物体外发酵VFA产量的影响第57-58页
    4 结论第58-59页
第五章 总结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74页
附录A 瘤胃体外发酵缓冲液配制方法第74-75页
附录B 瘤胃体外发酵液中NH3_N含量测定方法第75-76页
附录C 瘤胃液中VFA测定方法第76-77页
附录D 英文简写词表第77-78页
致谢第78-79页
作者简历第79-80页

论文共8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背离性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问题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从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