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实验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仿真研究现状 | 第12页 |
1.3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放电机制 | 第14-24页 |
2.1 放电过程 | 第14-18页 |
2.1.1 带电粒子的产生 | 第14-16页 |
2.1.2 带电粒子的湮灭消失 | 第16-17页 |
2.1.3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行为分析 | 第17-18页 |
2.2 放电理论 | 第18-23页 |
2.2.1 汤森放电理论 | 第18-19页 |
2.2.2 流注放电理论 | 第19-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流注仿真的数学方程 | 第24-32页 |
3.1 电子及碰撞电离系数 | 第24-26页 |
3.2 正离子及复合系数 | 第26-28页 |
3.3 负离子及附着系数 | 第28-29页 |
3.4 电场 | 第2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9-32页 |
第四章 数值计算方法 | 第32-40页 |
4.1 通量校正运输算法 FCT | 第32页 |
4.2 结合 FCT 算法的有限差分法 FDM-FCT | 第32-33页 |
4.3 结合 FCT 算法的有限元方法 FEM-FCT | 第33页 |
4.4 有限元法结合伽略金近似法 | 第33-39页 |
4.4.1 伽略金近似法 | 第33-36页 |
4.4.2 粒子输运方程的弱形式 | 第36-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五章 建立流注仿真模型 | 第40-52页 |
5.1 建立几何模型 | 第40-43页 |
5.2 物理场设置 | 第43-45页 |
5.3 参数设置 | 第45页 |
5.4 网格剖分 | 第45-48页 |
5.5 求解器设置 | 第48-5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六章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52-64页 |
6.1 电子浓度 | 第52-56页 |
6.2 正离子浓度 | 第56-58页 |
6.3 负离子浓度 | 第58-60页 |
6.4 电场强度 | 第60-62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