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6-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18页 |
1.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师生关系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 师生关系的概述 | 第15-16页 |
1.3.1 师生关系的定义 | 第15页 |
1.3.2 师生关系的种类 | 第15-16页 |
1.3.3 和谐师生关系的内涵 | 第16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2. 主体间性理论 | 第18-20页 |
2.1 主体间性的内涵 | 第18页 |
2.2 主体间性与主体性的关系 | 第18-19页 |
2.3 主体间性视域下的师生关系 | 第19-20页 |
3. 当前城郊高中英语教师与新生关系的现状考察及分析 | 第20-28页 |
3.1 前期调查目的与意义 | 第20页 |
3.2 前期调查对象 | 第20页 |
3.3 前期调查方法 | 第20-21页 |
3.4 前期学生版调查问卷分析 | 第21-26页 |
3.4.1 选择题结果统计分析 | 第21-26页 |
3.4.2 问答题部分结果分析 | 第26页 |
3.5 前期调查问卷教师版结果分析 | 第26-28页 |
4. 影响城郊高中英语教师与新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 第28-35页 |
4.1 高中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 | 第28页 |
4.2 城郊新生主观因素的影响 | 第28-31页 |
4.2.1 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不高 | 第28-29页 |
4.2.2 新生自身的心理特征 | 第29-30页 |
4.2.3 农村学生的心理特征 | 第30页 |
4.2.4 城郊学生的层次不齐 | 第30-31页 |
4.3 城郊英语教师自身的原因 | 第31-35页 |
4.3.1 教育观念落后 | 第31页 |
4.3.2 自身素质有待提高 | 第31-32页 |
4.3.3 教育教学方法不当 | 第32-33页 |
4.3.4 对学生评价单一 | 第33页 |
4.3.5 忽视学生心理和学习的过渡 | 第33-35页 |
5. 教学实验 | 第35-37页 |
5.1 教学实验介绍 | 第35页 |
5.2 教学实验 | 第35-37页 |
5.2.1 案例一 | 第35-36页 |
5.2.2 案例二 | 第36-37页 |
6. 教学实验效果分析 | 第37-44页 |
6.1 实验班与非实验班成绩对比分析 | 第37页 |
6.2 实验班后期调查 | 第37-44页 |
6.2.1 实验班后期调查介绍 | 第38页 |
6.2.2 实验班后期调查问卷与前期对比分析 | 第38-44页 |
7. 城郊高中英语教师与新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策略 | 第44-52页 |
7.1 加强自我建设 | 第44-46页 |
7.1.1 更新教育观念 | 第44页 |
7.1.2 提升自我的综合素质 | 第44-45页 |
7.1.3 转变角色,正确定位自己 | 第45-46页 |
7.2 改善课堂教学 | 第46-49页 |
7.2.1 加强课堂与学生的互动 | 第46-47页 |
7.2.2 采取丰富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 | 第47-48页 |
7.2.3 改变单一的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 第48页 |
7.2.4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第48-49页 |
7.2.5 重视新生心理和学习的过渡 | 第49页 |
7.3 加强师生关系建设 | 第49-52页 |
7.3.1 加强与新生的交流,关心新生 | 第49-50页 |
7.3.2 巧妙处理与新生的矛盾 | 第50-51页 |
7.3.3 与班主任合作,加强对新生的了解 | 第51-52页 |
8. 结论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附录(一) 调查问卷(学生卷Ⅰ)及统计结果 | 第55-58页 |
附录(二) 调查问卷(教师卷)及统计结果 | 第58-61页 |
附录(三) 调查问卷(学生卷Ⅱ)及统计结果 | 第61-64页 |
附录(四) 课堂教学设计示例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