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

20世纪松花江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研究

摘要第11-13页
ABSTRACT第13-15页
绪论第16-28页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6-17页
    二、相关研究概述第17-20页
    三、研究的理论背景第20-23页
    四、研究内容和论文框架第23-26页
    五、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第26-27页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7-28页
第一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农业生产结构变迁的历史背景和阶段性特征第28-54页
    第一节 人地关系日趋紧张第28-38页
        一、放垦政策第28-29页
        二、人口发展第29-34页
        三、农业开发第34-36页
        四、灾害是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预警第36-38页
    第二节 农业生产结构演替的阶段性特征第38-49页
        一、清末东部渔猎、中部农耕、西部游牧的土地利用格局第38-41页
        二、土地利用渐趋农耕化(民国前期)第41-42页
        三、农耕化程度不断加深(伪满统治时期)第42-44页
        四、农耕化程度继续加深(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44-48页
        五、开始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第48-49页
    第三节 农林牧渔产值结构变迁与从业人口变迁第49-54页
        一、产值结构变化第49-52页
        二、从业人口结构变化第52-54页
第二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种植结构变迁第54-94页
    第一节 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演变第54-72页
        一、粮食作物生产第54-66页
        二、粮食作物内部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第66-72页
    第二节 经济作物内部结构演变第72-86页
        一、经济作物生产第72-83页
        二、经济作物内部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第83-86页
    第三节 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之间的比例消长第86-94页
        一、“自给自足”经济逐渐解体(晚清至1931年)第87-89页
        二、经济作物生产受到抑制(伪满统治时期)第89-91页
        三、“以粮为纲”相对单一的种植结构(建国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91-94页
第三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畜牧结构变迁第94-120页
    第一节 役使畜内部结构变迁第94-100页
        一、役使畜生产第94-97页
        二、役使畜内部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第97-100页
    第二节 经济畜内部结构变迁第100-109页
        一、经济畜生产第101-104页
        二、经济畜(禽)内部结构发展的阶段性第104-109页
    第三节 役使畜与经济畜(禽)的比例消长第109-115页
        一、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晚清至1931年)第110-111页
        二、畜禽养殖结构起伏波动(伪满统治时期)第111-113页
        三、从役使畜为主转向经济畜为主(新中国成立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113页
        四、经济畜养殖渐趋活跃(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第113-115页
    第四节 畜禽产品结构变迁第115-120页
        一、肉类第116-117页
        二、蛋类第117-118页
        三、奶类第118页
        四、皮毛第118-120页
第四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林业结构变迁第120-158页
    第一节 森林生态与资源状况第120-124页
        一、森林生长的自然环境第120-121页
        二、19世纪末期森林资源分布状况第121-124页
    第二节 20世纪林木利用和森林培育第124-145页
        一、林木利用第124-134页
        二、森林培育与防护第134-141页
        三、林木利用与森林培育的此消彼长第141-143页
        四、林分结构的变迁第143-145页
    第三节 林业资源利用结构变迁—以森林覆盖面积和林木蓄积量为指标第145-154页
    第四节 技术、制度对林业资源利用结构的诱致性变迁第154-158页
        一、经营制度及管护政策第154-156页
        二、伐木工具与育林技术第156-158页
第五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渔业结构变迁第158-184页
    第一节 渔业水面资源第158-162页
        一、江河第159-161页
        二、湖泡、水库与池塘第161-162页
    第二节 渔业生产结构变迁与鱼类资源结构变迁第162-176页
        一、捕捞渔业与养殖渔业的此消彼长第162-172页
        二、鱼种资源结构变化第172-176页
    第三节 制度、技术对渔业结构的诱致性变迁第176-184页
        一、水产经营制度的诱致性变迁第177-180页
        二、捕捞技术进步的诱致性变迁第180-184页
第六章 20世纪松花江流域农业结构变迁效益分析第184-202页
    第一节 农业结构变迁的经济效益分析第184-191页
        一、种植业系统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第185-187页
        二、畜牧业系统经济效益增加能力有限第187-188页
        三、林业系统经济效益增长潜能下降第188-190页
        四、渔业系统经济效益增速有所减缓第190-191页
    第二节 农业结构变迁的生态效应分析第191-199页
        一、种植业系统生态不断恶化第191-193页
        二、畜牧业系统生态日渐式微第193-194页
        三、林业系统生态状况堪忧第194-197页
        四、渔业系统生态频临险境第197-199页
    第三节 农业子系统耦合与边缘效应发挥第199-202页
        一、系统耦合的生态前提和社会背景第199-200页
        二、边缘效应发挥和溢出效益实现第200-202页
第七章 松花江流域农业结构变迁动因分析第202-220页
    第一节 气候变迁与环境适应第202-205页
        一、地理环境影响第202-203页
        二、气候变迁诱致第203-205页
    第二节 政策激励与制度诱致第205-208页
        一、农业政策影响第205-207页
        二、农地制度诱致第207-208页
    第三节 移民垦殖与人口增长第208-210页
        一、移民垦殖影响第208-209页
        二、人口增长压力第209-210页
    第四节 技术装备与物资投入第210-214页
        一、对种植结构变迁的诱致第211-214页
        二、对畜牧结构变迁的影响第214页
    第五节 民族文化与宗教信仰第214-216页
        一、文化濡染第215-216页
        二、宗教影响第216页
    第六节 交通条件与市场贸易第216-220页
        一、交通促进第217-218页
        二、市场拉动第218-220页
参考文献第220-230页
附录 松花江流域行政沿革表(1900—2000年)第230-234页
博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234-236页
致谢第236页

论文共2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近代江南地区肥料史研究
下一篇:水稻磷酸盐转运蛋白OsPht1;2和OsPht1;6表达调控和功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