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论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引言第7-8页
一、检察机关作为非法证据排除主体的依据第8-13页
    (一) 传统非法证据排除主体模式概述第8页
    (二) 我国关于非法证据排除主体模式的规定第8-9页
    (三)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理由第9-13页
        1. 证据裁判原则与检察官的客观义务要求第9-10页
        2. 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现实可行性第10-13页
二、审查逮捕阶段是检察机关排除非法证据的最佳时机第13-21页
    (一) 排除非法证据的诉讼阶段评析第13-14页
    (二) 审查逮捕阶段是排除非法证据的最佳时机第14-21页
        1. 审查逮捕目标实现的要求第14-17页
        2. 审查逮捕所处阶段的特点和优势第17-21页
三、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规则适用的困境第21-26页
    (一)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不完善第21页
    (二) 审查逮捕机制本身的不足导致排除难以进行第21-24页
        1. 检察机关侦查监督的被动性第21-22页
        2. 审查逮捕期限的短暂性第22页
        3. 我国的审查逮捕阶段,犯罪嫌疑人及其律师在该程序中的没有充分参与的途径第22-24页
    (三) 现行检警关系导致排除流于形式第24-26页
四、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路径第26-37页
    (一) 推进审查逮捕程序的正当化改革第26-28页
        1. 明确检察机关自身裁判者角色第26页
        2. 增强犯罪嫌疑人和律师对非法证据排除的参与度第26-28页
    (二) 加强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第28-30页
        1. 正确划分非法证据与瑕疵证据第28-29页
        2. 正确把握非法证据的自身范围第29-30页
    (三) 非法证据排除相关因素的考量第30-35页
        1. 主体性要素第30-31页
        2. 主观方面要素第31-33页
        3. 客观方面要素第33-34页
        4. 结果性要素第34-35页
    (四) 增强审查逮捕阶段排除非法证据的效力第35-37页
五、审查逮捕阶段非法证据排除程序的设计第37-39页
    (一) 非法证据排除的启动第37页
    (二) 非法证据的调查核实第37-38页
    (三) 非法证据证明责任的分配第38页
    (四) 非法证据排除的救济第38-39页
结语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夫妻日常家事代理权
下一篇: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