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8页 |
英文摘要 | 第8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部分 蔓荆子抗PMS物质基础研究 | 第13-33页 |
第一章 蔓荆子化学成分的研究 | 第13-20页 |
第二章 蔓荆子抗PMS有效部位的研究 | 第20-25页 |
第三章 紫花牡荆素抗PMS作用的研究 | 第25-27页 |
第四章 蔓荆子抗PMS有效部位制备工艺研究 | 第27-28页 |
第五章 有效部位制备工艺优化 | 第28-33页 |
第二部分 蔓荆种内变异研究 | 第33-64页 |
第一章 本草考证和药典收载两种蔓荆的合理性问题 | 第33-38页 |
第二章 资源调查和原植物鉴定 | 第38-50页 |
第三章 利用数量分类学方法进行蔓荆的种内变异研究 | 第50-54页 |
第四章 利用近红外漫反射方法进行蔓荆的种内变异和种间鉴别研究 | 第54-57页 |
第五章 利用RAPD方法进行蔓荆的遗传多态性和种间变异研究 | 第57-64页 |
第三部分 蔓荆子的品质评价研究 | 第64-72页 |
第一章 总黄酮含量测定 | 第64-67页 |
第二章 紫花牡荆素含量测定 | 第67-72页 |
结语 | 第72-74页 |
综述 | 第7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附录 | 第92-109页 |
1 首次分得化合物的波谱 | 第92-100页 |
2 本草考证图谱 | 第100-102页 |
3 原植物和标本照片 | 第102-108页 |
4 HPLC图谱 | 第108-109页 |
5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及参与的项目 | 第10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