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分析化学论文

双恒电位激发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55页
    1.1 电化学发光概述第12-23页
        1.1.1 电化学发光研究的发展历程第12-13页
        1.1.2 电化学发光的特点第13-14页
        1.1.3 常见的电化学发光体系第14-16页
        1.1.4 电化学发光的基本原理第16-18页
        1.1.5 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原理第18-21页
        1.1.6 电化学发光的分析应用第21-23页
    1.2 纳米材料及其在电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第23-29页
        1.2.1 纳米材料的定义及基本特性第23-25页
        1.2.2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发光分析中的应用第25-29页
    1.3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29-36页
        1.3.1 流动注射分析简介第29-30页
        1.3.2 流动注射分析系统的组成第30-31页
        1.3.3 流动注射分析的特点第31-32页
        1.3.4 流动注射-电化学发光联用技术第32-33页
        1.3.5 流通式电化学发光池第33-36页
    1.4 双恒电位技术第36-41页
        1.4.1 双恒电位技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第37-39页
        1.4.2 双恒电位技术在电化学发光中的应用第39-41页
    1.5 本论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第41-42页
    1.6 参考文献第42-55页
第二章 一种新颖的双恒电位激发鲁米诺电化学发光体系的构建第55-75页
    2.1 引言第55-59页
    2.2 实验部分第59-60页
        2.2.1 仪器与试剂第59-60页
        2.2.2 电化学发光的测量第60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60-68页
        2.3.1 双恒电位激发模式下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研究第60-61页
        2.3.2 电化学发光体系工作条件的优化第61-64页
        2.3.3 电化学发光体系的分析性能研究第64-65页
        2.3.4 双恒电位激发增敏鲁米诺电化学发光的机理研究第65-68页
    2.4 结论第68-70页
    2.5 参考文献第70-75页
第三章 一种新型流动注射双恒电位激发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构建与优化第75-97页
    3.1 引言第75-79页
    3.2 实验部分第79-81页
        3.2.1 仪器与试剂第79-80页
        3.2.2 电化学发光的产生与测量第80页
        3.2.3 Bi-ECL-FIA装置重要参数的选定与性能测试第80-8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81-91页
        3.3.1 新型双恒电位激发流通式电化学发光池的设计第81-82页
        3.3.2 流动注射双恒电位激发电化学发光检测装置的构建第82-83页
        3.3.3 鲁米诺在Bi-ECL-FIA装置中的电化学发光研究第83-84页
        3.3.4 装置工作条件的优选第84-87页
        3.3.5 装置的性能测试第87-89页
        3.3.6 实际样品检测第89-91页
    3.4 结论第91-92页
    3.5 参考文献第92-97页
第四章 双纳米材料功能化结合双恒电位激发的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复合增敏及其应用研究第97-118页
    4.1 引言第97-99页
    4.2 实验部分第99-101页
        4.2.1 仪器与试剂第99-100页
        4.2.2 TiNTs-ITO及PB-Pt修饰电极的制备第100-101页
        4.2.3 电化学发光的测定及其重要参数第101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101-112页
        4.3.1 鲁米诺在该双纳米材料功能化结合双恒电位激发流动注射体系中的电化学发光性能研究第101-105页
        4.3.2 双纳米材料功能化结合双恒电位激发流动注射体系对鲁米诺电化学发光增敏机理研究第105-107页
        4.3.3 双纳米材料功能化Bi-ECL-FIA体系的分析性能研究第107-110页
        4.3.4 双纳米材料功能化Bi-ECL-FIA体系的实际应用研究第110-112页
    4.4 结论第112-113页
    4.5 参考文献第113-118页
本文总结第118-120页
攻读博士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著、论文第120-121页
致谢第121-122页

论文共12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超声弹性成像和量化评分法诊断和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占位的作用和意义
下一篇:糖原合酶激酶-3β抑制剂阻断伏隔核可卡因诱导的突触传递异常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