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论文--治河方法(河道整治)论文

喷吸式泥沙采集器固液两相流流动特性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0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0-12页
        1.1.1 问题的提出第10页
        1.1.2 泥沙采集清淤的相关技术第10-12页
    1.2 固液两相流理论研究现状第12-15页
        1.2.1 两相流数学模型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1.2.2 欧拉双流体模型第13-14页
        1.2.3 两相流管道输送的研究进展第14-15页
    1.3 两相流磨损理论的研究进展第15-16页
    1.4 喷吸式泥沙采集器第16-18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第18-20页
        1.5.1 研究目的第18页
        1.5.2 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2章 喷吸式泥沙采集器内固液两相流数学模型及颗粒受力分析第20-32页
    2.1 流体流动的基本控制方程第20-21页
    2.2 控制方程的离散方法第21-22页
        2.2.1 有限差分法第21页
        2.2.2 有限体积法第21-22页
    2.3 多相流模型第22-24页
        2.3.1 多相流模型的分类第22-23页
        2.3.2 欧拉双流体多相流模型第23-24页
    2.4 湍流模型第24-26页
        2.4.1 湍流模型的分类第24-25页
        2.4.2 标准k-ε湍流模型第25-26页
    2.5 固液两相相间曳力模型的选择第26-28页
    2.6 颗粒运动受力分析第28-32页
        2.6.1 压力梯度力第28-29页
        2.6.2 虚质量力第29-30页
        2.6.3 Basset力第30页
        2.6.4 Magnus升力第30页
        2.6.5 Saffman升力第30-32页
第3章 喷吸式泥沙采集器参数对输送浓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第32-62页
    3.1 泥沙采集分离系统的工作原理第32页
    3.2 泥沙采集器的物理结构第32-34页
    3.3 用于数值模拟的简化模型第34-35页
    3.4 数值模拟的前处理第35-39页
        3.4.1 基本假设第35-36页
        3.4.2 网格划分第36-37页
        3.4.3 由颗粒物性选取多相流模型第37页
        3.4.4 边界条件的设定第37-38页
        3.4.5 泥沙沉积层的添加第38页
        3.4.6 算法的选择第38-39页
    3.5 泥沙采集器流场基本特征的分析第39-45页
        3.5.1 泥沙采集器内液相流动特征分析第39-41页
        3.5.2 泥沙采集器内固相流动特征分析第41-42页
        3.5.3 泥沙采集器内压力特征分析第42-43页
        3.5.4 采集器内泥沙流动过程分析第43-45页
    3.6 泥沙采集器参数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45-60页
        3.6.1 喷射流有无的对比第46-49页
        3.6.2 采集器离泥沙沉积层高度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49-51页
        3.6.3 喷射流高度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1-54页
        3.6.4 喷射流直径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4-56页
        3.6.5 喷射流速度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6-58页
        3.6.6 泥沙颗粒直径对泥沙输送体积分数的影响第58-60页
    3.7 泥沙采集分离系统的回收效率第60-62页
第4章 泥沙采集输送管路的流场及磨损分析第62-80页
    4.1 颗粒轨道模型及计算第62-66页
        4.1.1 离散相模型第62-63页
        4.1.2 随机轨道模型第63-65页
        4.1.3 颗粒轨道计算第65-66页
    4.2 磨损的数值模型及计算方法第66-67页
    4.3 输送管路泥沙颗粒磨损分析第67-77页
        4.3.1 磨损分析的几何模型第67-68页
        4.3.2 计算的初始和边界条件第68-70页
        4.3.3 颗粒粒径对磨损速率的影响第70-72页
        4.3.4 颗粒速度对磨损速率的影响第72-75页
        4.3.5 颗粒浓度对磨损速率的影响第75-77页
    4.4 泥沙输送管路内两相流动数值模拟分析第77-80页
        4.4.1 管道内固液两相体积分数的分布分析第77-78页
        4.4.2 管道内固液两相速度的分布分析第78-80页
第5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5.1 全文总结第80-81页
    5.2 研究展望第81-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致谢第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社会网络中的链路预测及网络重构
下一篇:基于速度缩放与休眠唤醒策略的网络节能机制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