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磁同步电机高温环境下性能及温升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高温电机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2.1 电机温度特性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耐高温电机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2.3 电机温升计算方法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永磁同步电机温度特性分析 | 第20-36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材料温度特性的分析 | 第20-24页 |
2.2.1 铜绕组的温度特性 | 第20-21页 |
2.2.2 永磁体的温度特性 | 第21-23页 |
2.2.3 硅钢材料的温度特性 | 第23-24页 |
2.3 温度对电机电磁参数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1 温度对气隙磁密的影响 | 第24-25页 |
2.3.2 温度对反电势的影响 | 第25页 |
2.4 基于多温度变量功率温度特性研究 | 第25-32页 |
2.5 温升过程转矩补偿策略研究 | 第32-35页 |
2.5.1 温升过程中的控制电流补偿 | 第32-33页 |
2.5.2 温度对端电压的影响 | 第33-35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3章 高温环境永磁同步电机的设计方法研究 | 第36-57页 |
3.1 引言 | 第36页 |
3.2 高温电机设计特点分析 | 第36-38页 |
3.3 基于温度预估的高温电机设计研究 | 第38-50页 |
3.3.1 电机基本参数的设计 | 第38-42页 |
3.3.2 绕组温升预估及极限工作温度估计方法 | 第42-45页 |
3.3.3 永磁体温升预估 | 第45-46页 |
3.3.4 永磁体可靠性校验 | 第46-50页 |
3.4 永磁体涡流损耗优化分析 | 第50-53页 |
3.4.1 槽口宽度对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50-52页 |
3.4.2 气隙长度对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52-53页 |
3.5 电机性能验证分析 | 第53-5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4章 损耗温度特性及基于时变损耗的温度场研究 | 第57-73页 |
4.1 引言 | 第57页 |
4.2 电机损耗计算及其温度特性研究 | 第57-64页 |
4.2.1 基于恒转矩控制的铜损耗计算 | 第57-59页 |
4.2.2 电机铁损耗及温度特性分析 | 第59-62页 |
4.2.3 永磁体涡流损耗及温度特性分析 | 第62-64页 |
4.3 基于时变损耗的温度场计算方法研究 | 第64-68页 |
4.3.1 等效导热系数的计算方法 | 第65-67页 |
4.3.2 损耗—时间曲线的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4.4 基于时变损耗的电机温度场计算 | 第68-71页 |
4.4.1 常温低速长时运行 | 第68-69页 |
4.4.2 常温高速长时运行 | 第69-70页 |
4.4.3 高温低速短时运行 | 第70-71页 |
4.4.4 高温高速短时运行 | 第7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5章 高温状态对永磁同步电机性能影响及实验研究 | 第73-85页 |
5.1 引言 | 第73页 |
5.2 电机反电势测试实验 | 第73页 |
5.3 温升对电机性能影响实验 | 第73-77页 |
5.3.1 常温低速实验 | 第74-76页 |
5.3.2 常温高速实验 | 第76-77页 |
5.4 高温环境试验方案设计 | 第77-79页 |
5.4.1 电机表面加热方案的设计 | 第77-78页 |
5.4.2 高温环境温度箱的设计 | 第78-79页 |
5.5 高温环境可靠性实验 | 第79-82页 |
5.5.1 高温低速实验 | 第79-80页 |
5.5.2 高温高速实验 | 第80-82页 |
5.6 电机过载能力实验 | 第82-83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个人简历 | 第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