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寄生虫学论文--医学昆虫学论文

上海地区虫媒(蚊、蠓)病毒分离与鉴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符号及缩略语第5-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7页
    1.1 引言第8-10页
    1.2 蚊、蠓与虫媒疾病第10页
    1.3 病毒的分离鉴定第10-11页
        1.3.1 病毒的分离方法第10-11页
        1.3.2 病毒的鉴定第11页
    1.4 乙型脑炎第11-16页
        1.4.1 乙型脑炎研究进展第12-13页
        1.4.2 乙型脑炎病毒的结构与理化特性第13-14页
        1.4.3 乙型脑炎病毒毒力基因和致病机制第14-15页
        1.4.4 乙型脑炎检测技术第15页
        1.4.5 乙型脑炎预防和控制第15-16页
    1.5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第16-17页
第二章 虫媒病毒的分离与鉴定第17-32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7-19页
        2.1.1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第17页
        2.1.2 实验所用溶液及其配制第17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第17-19页
    2.2 虫媒样品采集第19页
        2.2.1 样品采集时间地点第19页
        2.2.2 样品采集方法第19页
    2.3 蚊虫分类第19页
    2.4 虫媒样品的前期处理第19页
    2.5 病毒的分离第19-21页
    2.6 病毒的核酸鉴定第21-25页
        2.6.1 核酸的提取第21页
        2.6.2 核酸片段扩增第21-23页
        2.6.3 扩增片段凝胶电泳第23页
        2.6.4 目的片段纯化第23页
        2.6.5 进化树分析第23-25页
    2.7 结果与讨论第25-31页
        2.7.1 分类结果第25-27页
        2.7.2 细胞病变第27-28页
        2.7.3 PCR后核酸电泳图第28-29页
        2.7.4 测序结果第29-30页
        2.7.5 病毒进化树第30-31页
    2.8 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分离的JEV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分子特征分析第32-40页
    3.1 材料与试剂第32页
        3.1.1 试剂、病毒、细胞和小鼠第32页
        3.1.2 细胞培养第32页
    3.2 JEV病毒的分子特征分析第32页
        3.2.1 分离株与参考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第32页
        3.2.2 分离株E蛋白氨基酸残基位点与参考毒株的差异第32页
        3.2.3 分离株与参考株重要蛋白氨基酸位点比较第32页
    3.3 JEV病毒的生物学特征分析第32-33页
        3.3.1 TCID_(50)测定第32-33页
        3.3.2 LD_(50)测定第33页
        3.3.3 病理切片第3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33-38页
        3.4.1 分离株与参考株核苷酸及氨基酸同源性第33-34页
        3.4.2 E蛋白氨基酸残基位点差异第34页
        3.4.3 分离株与参考株重要蛋白氨基酸位点差异第34-36页
        3.4.4 TCID_(50)测定结果第36-37页
        3.4.5 LD_(50)测定结果第37-38页
        3.4.6 病理切片第38页
    3.5 小结第38-40页
第四章 鉴别JEV强弱毒株的一步TaqMan探针定量方法的建立第40-46页
    4.1 TaqMan探针技术第40页
    4.2 引物、探针设计与合成第40-41页
    4.3 疫苗株和野毒株病毒RNA的提取、反转录及PCR第41页
    4.4 目的片段与T载体连接转化第41页
    4.5 菌落PCR及小量重组质粒的提取第41-42页
    4.6 TaqMan探针双重荧光定量方法的建立第42页
        4.6.1 计算重组阳性质粒模板的拷贝数第42页
        4.6.2 荧光定量反应体系的优化第42页
        4.6.3 JEV强弱毒株标准曲线的建立第42页
    4.7 结果与讨论第42-44页
        4.7.1 以cDNA为模板PCR结果第42页
        4.7.2 菌落PCR结果第42-43页
        4.7.3 重组阳性质粒拷贝数第43页
        4.7.4 荧光定量反应体系优化结果第43页
        4.7.5 质粒标准品疫苗株和野毒株的标准曲线第43-44页
    4.8 小结第44-46页
结论第46-48页
致谢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豆分离蛋白的类蛋白合成及其功能性变化
下一篇:金属羧酸盐化合物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