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石膏堆场周边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及磷石膏农用资源化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7页 |
1.1 磷肥生产及其副产物对土壤污染 | 第10-11页 |
1.2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技术 | 第11-14页 |
1.2.1 物理化学修复 | 第12-14页 |
1.2.2 生物修复 | 第14页 |
1.3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 | 第14-15页 |
1.3.1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 | 第14页 |
1.3.2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 | 第14-15页 |
1.4 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磷石膏堆场周边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 | 第17-30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7页 |
2.2 采样方法 | 第17-19页 |
2.2.1 采样点的确定 | 第17-18页 |
2.2.2 土壤样品的采集 | 第18-19页 |
2.3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19页 |
2.3.1 实验主要试剂 | 第19页 |
2.3.2 实验主要仪器 | 第19页 |
2.4 土壤样品的分析与测定 | 第19-23页 |
2.4.1 土壤pH的测定 | 第20页 |
2.4.2 土壤有机质的测定 | 第20页 |
2.4.3 土壤主量元素测定 | 第20页 |
2.4.4 土壤样品前处理方法 | 第20-22页 |
2.4.5 土壤重金属形态提取 | 第22页 |
2.4.6 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第22-23页 |
2.5 土壤重金属总量及形态分布特征 | 第23-30页 |
2.5.1 土壤重金属总量分布特征 | 第23-25页 |
2.5.2 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 | 第25-28页 |
2.5.3 土壤重金属与理化性质相关性 | 第28-30页 |
第3章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与污染评价 | 第30-37页 |
3.1 土壤重金属生物有效性分析 | 第30-31页 |
3.2 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 | 第31-37页 |
3.2.1 单因子指数法 | 第31-33页 |
3.2.2 内梅罗指数评价法 | 第33-34页 |
3.2.3 地质累积指数(I_(geo)) | 第34-35页 |
3.2.4 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 第35-37页 |
第4章 磷石膏-钢渣改良重金属污染红壤研究 | 第37-55页 |
4.1 样品采集 | 第37-38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38-40页 |
4.2.1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8页 |
4.2.2 土壤培育实验 | 第38-39页 |
4.2.3 植物盆栽实验 | 第39-40页 |
4.3 复合材料对红壤修复、改良效果讨论 | 第40-50页 |
4.3.1 pH | 第40-42页 |
4.3.2 有效硅 | 第42-43页 |
4.3.3 有效磷 | 第43-44页 |
4.3.4 有效硫 | 第44-45页 |
4.3.5 植物有效态重金属 | 第45-50页 |
4.4 复合材料对蔬菜吸收重金属影响 | 第50-55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