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绪论 | 第16-38页 |
1.1 永磁耦合器工作原理及产品概述 | 第16-27页 |
1.1.1 永磁耦合器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 | 第16-18页 |
1.1.2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产品类型 | 第18-22页 |
1.1.3 煤矿现有机电传动技术比较 | 第22-25页 |
1.1.4 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的结构与参数 | 第25-27页 |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27-28页 |
1.3 永磁耦合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8-35页 |
1.3.1 永磁耦合器解析模型的研究 | 第28-29页 |
1.3.2 永磁耦合器电磁场特性的研究 | 第29-30页 |
1.3.3 永磁耦合器传动特性的研究 | 第30-32页 |
1.3.4 永磁涡流耦合器结构优化的研究 | 第32-33页 |
1.3.5 永磁耦合器的温度场研究 | 第33-34页 |
1.3.6 永磁耦合器的应用研究 | 第34-35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5-36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2 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 | 第38-58页 |
2.1 基于二维线性层理论的模型建立方法 | 第38-39页 |
2.2 基于等效磁路法和能量法的模型建立方法 | 第39-47页 |
2.2.1 等效磁路法原理 | 第39-40页 |
2.2.2 能量平衡和能量法 | 第40-41页 |
2.2.3 模型建立 | 第41-47页 |
2.3 基于分离变量法的模型建立方法 | 第47-52页 |
2.3.1 分离变量法 | 第47-48页 |
2.3.2 模型建立 | 第48-52页 |
2.4 试验验证 | 第52-56页 |
2.4.1 传动系统试验台的搭建 | 第52-55页 |
2.4.2 理论模型的试验验证 | 第55-5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3 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的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58-74页 |
3.1 有限元方法的原理和优势 | 第58-59页 |
3.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59-61页 |
3.3 静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61-67页 |
3.3.1 磁力线及磁通密度的整体分布 | 第61-62页 |
3.3.2 气隙磁场的静态分析 | 第62-67页 |
3.4 瞬态场有限元仿真分析 | 第67-72页 |
3.4.1 气隙磁场的瞬态分析 | 第67-68页 |
3.4.2 涡流场有限元分析 | 第68-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4 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机械特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 第74-96页 |
4.1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机械特性 | 第74-76页 |
4.1.1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机械特性曲线 | 第74-75页 |
4.1.2 永磁涡流耦合器与负载匹配的稳定性 | 第75-76页 |
4.2 影响因素研究 | 第76-90页 |
4.2.1 对涡流损耗的影响 | 第76-81页 |
4.2.2 对机械特性的影响 | 第81-84页 |
4.2.3 试验验证 | 第84-90页 |
4.3 永磁涡流耦合器调速与应用研究 | 第90-93页 |
4.3.1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调速原理 | 第90-91页 |
4.3.2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气隙调节机构设计 | 第91-92页 |
4.3.3 永磁涡流耦合器调速节能的应用 | 第92-9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3-96页 |
5 开槽式导体盘结构的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研究 | 第96-108页 |
5.1 开槽式导体盘结构的提出 | 第96-97页 |
5.2 分析与计算 | 第97-100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100-106页 |
5.3.1 气隙磁场 | 第100-102页 |
5.3.2 涡电流 | 第102-104页 |
5.3.3 机械特性 | 第104-106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6-108页 |
6 矿用永磁涡流耦合器的温度场研究 | 第108-120页 |
6.1 温度对永磁涡流耦合器性能的影响 | 第108-109页 |
6.2 永磁涡流耦合器的三维瞬态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 第109-111页 |
6.3 温度场中有关热参数的确定 | 第111-114页 |
6.3.1 热源 | 第111页 |
6.3.2 导热系数 | 第111-112页 |
6.3.3 表面传热系数 | 第112-114页 |
6.4 正常工况下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114-118页 |
6.5 过载工况下温度场有限元分析 | 第118-119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19-12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7.1 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创新点 | 第121页 |
7.3 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4页 |
致谢 | 第134-136页 |
作者简介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