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经验数据的实证分析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18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研究目的第12页
        1.2.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相关研究现状第13-15页
        1.3.1 工业化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现状第13页
        1.3.2 基本公共服务与工业化关系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3 基本公共服务与城市化关系研究现状第14页
        1.3.4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相互关系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5 现有研究评述第15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5-18页
        1.4.1 研究内容概述第15-16页
        1.4.2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6-18页
第二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关系理论分析第18-32页
    2.1 互动视角下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的理论内涵第18-19页
    2.2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关系的理论依据第19-23页
        2.2.1 系统理论第19-20页
        2.2.2 协同理论第20-21页
        2.2.3 共生理论第21-22页
        2.2.4 门槛理论第22-23页
    2.3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关系的理论机制第23-32页
        2.3.1 互动关系的发展内涵第23-24页
        2.3.2 互动关系的影响因素第24-26页
        2.3.3 互动关系的内在机制第26-30页
        2.3.4 互动关系的演化路径第30-31页
        2.3.5 互动关系研究的理论假说第31-32页
第三章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分析第32-47页
    3.1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发展概况第32-37页
        3.1.1 中国工业化发展现状第32-33页
        3.1.2 中国城市化发展现状第33-34页
        3.1.3 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现状第34-36页
        3.1.4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相关关系初判第36-37页
    3.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关系检验第37-40页
        3.2.1 研究方法——面板VAR模型第37-38页
        3.2.2 面板VAR模型检验结果分析第38-40页
    3.3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状态第40-43页
        3.3.1 研究方法——协调发展度模型第40-41页
        3.3.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协调发展水平分析第41-43页
    3.4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结构第43-45页
        3.4.1 研究方法——面板门槛模型第43-44页
        3.4.2 中国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门槛效应分析第44-45页
    3.5 小结与分析第45-47页
第四章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对策分析第47-51页
    4.1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的对策目标第47页
    4.2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的对策原则第47-48页
        4.2.1 经济效率与民生效益兼顾原则第47-48页
        4.2.2 因时制宜与因地制宜共存原则第48页
        4.2.3 统筹规划与务实渐进并重原则第48页
    4.3 工业化、城市化与基本公共服务互动发展的对策建议第48-51页
        4.3.1 坚持“协同”和“共生”发展道路,完善互动发展协调机制第48-49页
        4.3.2 培育系统发展运动“自组织”能力,强化互动发展稳定性第49页
        4.3.3 综合提升工业化、城市化、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夯实互动发展基础第49-50页
        4.3.4 区别把握不同区域区情特点,提升互动发展“着力”效果第50页
        4.3.5 提高政府思想认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提供互动发展有效保障第50-51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1-54页
    5.1 主要研究结论第51-52页
    5.2 研究创新点第52-53页
    5.3 不足及改进之处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9页
致谢第59-6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珠江—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
下一篇:广西城镇化进程中的泡沫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