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锚式混凝土斜拉桥独斜塔锚索区节段模型试验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2页 |
1.1 独斜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10-13页 |
1.1.1 国外独斜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1.2 国内独斜塔斜拉桥发展概况 | 第11-13页 |
1.2 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斜拉桥混凝土索塔锚固结构概述 | 第14-17页 |
1.4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试验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5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19页 |
1.6 芙蓉江特大桥概况 | 第19-22页 |
1.6.1 主梁结构设计要点 | 第20页 |
1.6.2 斜塔结构设计要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独斜塔斜拉桥塔梁同步施工受力分析 | 第22-40页 |
2.1 斜塔施工方案 | 第22-24页 |
2.1.1 斜塔支撑体系 | 第22-24页 |
2.1.2 塔梁同步施工阶段 | 第24页 |
2.2 塔梁同步施工有限元模型 | 第24-27页 |
2.2.1 数值分析单元的选择 | 第25-26页 |
2.2.2 荷载及边界条件 | 第26页 |
2.2.3 混凝土收缩徐变 | 第26页 |
2.2.4 施工阶段划分 | 第26-27页 |
2.3 斜塔受力分析 | 第27-36页 |
2.3.1 斜塔根部受力分析 | 第27-29页 |
2.3.2 斜塔成桥状态受力分析 | 第29-31页 |
2.3.3 斜塔合力作用方向分析 | 第31-36页 |
2.4 主梁受力分析 | 第36-38页 |
2.4.1 主梁根部受力分析 | 第36-37页 |
2.4.2 主梁成桥状态受力分析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三章 索塔锚固区节段缩尺模型设计 | 第40-63页 |
3.1 结构缩尺模型试验理论 | 第40-45页 |
3.1.1 相似理论 | 第40-41页 |
3.1.2 量纲分析 | 第41-44页 |
3.1.3 自重变化对缩尺模型应力分布的影响 | 第44-45页 |
3.2 试验模型设计及制作 | 第45-53页 |
3.2.1 试验模型比例 | 第45-47页 |
3.2.2 试验模型普通钢筋及预应力钢筋换算 | 第47-49页 |
3.2.3 试验模型外包钢板 | 第49页 |
3.2.4 试验模型反力梁设计 | 第49页 |
3.2.5 试验模型总体设计 | 第49-50页 |
3.2.6 缩尺模型自重的模拟方案对比 | 第50-51页 |
3.2.7 缩尺模型自重变化的处理方法 | 第51-52页 |
3.2.8 试验模型制作工艺及流程 | 第52-53页 |
3.3 测点布置 | 第53-59页 |
3.3.1 试验模型测点布置原则 | 第53页 |
3.3.2 试验模型测点布置 | 第53-55页 |
3.3.3 实桥斜塔试验节段测点布置 | 第55页 |
3.3.4 实桥斜塔非试验节段传感器布置优化 | 第55-59页 |
3.4 加载方案与测试方法 | 第59-60页 |
3.4.1 加载方案 | 第59-60页 |
3.4.2 测试方法 | 第60页 |
3.5 试验模型索塔混凝土材料试验 | 第60-62页 |
3.5.1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测定 | 第60-61页 |
3.5.2 混凝土静力受压弹性模量测定 | 第61-6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数值分析及模型试验 | 第63-95页 |
4.1 试验模型数值分析 | 第63-79页 |
4.1.1 试验模型反力梁数值分析 | 第63-65页 |
4.1.2 试验模型索塔数值分析有限元模型 | 第65-69页 |
4.1.3 试验模型索塔数值分析结果 | 第69-79页 |
4.2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9-89页 |
4.2.1 反力梁试验结果分析 | 第79-81页 |
4.2.2 索塔锚固区塔壁试验结果分析 | 第81-86页 |
4.2.3 索塔锚固区锚块试验结果分析 | 第86-88页 |
4.2.4 试验模型与实桥测试对比分析 | 第88-89页 |
4.3 交叉锚固斜索塔合理截面形式 | 第89-91页 |
4.4 交叉锚固“I”形实心截面索塔力学行为 | 第91-93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93-9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5-97页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95-96页 |
5.2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96-97页 |
致谢 | 第97-98页 |
参考文献 | 第98-101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101页 |